作為食用藥材聞名的化橘紅近年來產業鏈不斷延長,衍生出干制品、飲料、保健食品、酒類、工藝品等眾多品類,全產業鏈年產值可達30億元以上的成績十分搶眼。若我們將目光聚集到廣東化州的化橘紅產業上,不難發現整合資源、借力機械化
干燥設備、加快創新生產工藝等等,均成為產業邁向標準化、規范化、品牌化的重要助推力。
橘紅,是為蕓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干燥后的產物,在我國廣東、廣西、四川、湖南、湖北等一帶均有產出,其中尤以在《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等醫藥著作中記載有的化橘紅更廣為人知。據了解,化橘紅是以產自廣東化州市蕓香科植物化州柚的外果皮或是整個果實為原料,將其清洗、殺青、烘干、修剪、陳放后即可得到化橘紅。因其含有豐富的二氫黃酮、野漆樹苷、柚皮苷等成分,具有散寒燥濕、利氣消疾、止咳化痰、健脾消食等功效,素有“南方人參”的美譽,既是化州當地特產,也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不僅如此,除了作為一味名貴藥材,通過指尖工藝與時間沉淀制出可觀可賞可用的化橘紅瓶等工藝品也使得化橘紅早在明清時期就成為紅極一時的佳品。進入當代的發展中,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和認知不斷提高,化橘紅功效的進一步深入人心也促使化橘紅產業在原有基礎上繼續進發。
可以看到,在養生風潮興起與大健康產業快速發展之下,近年來化州橘紅產業加快整合種質、原料、生產加工、產學研合作等資源,推動精深加工產業不斷深化。現今,當地已形成化州橘紅酒、干果、糖果、袋泡茶、固體飲料、潤喉糖、中藥飲片等食品,以及吊墜、項鏈、茶葉缸等工藝品在內的近百種深加工產品,產業發展成果十分豐碩,由此也串起一個相對成規模、更完善的化橘紅產業鏈,地方產業品牌也在這一過程中收獲更多的關注與認可。
尤為一提的是,在化橘紅產業鏈不斷延長的過程中,生產工藝作為影響產品質量的重要環節十分關鍵,在近年來食品烘干設備的助力下,新舊動能轉化為產業發展夯實基礎。一般而言,傳統的藥材干燥離不開風吹日曬,外力影響下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或是干燥不完全的情況也會出現,從而可能導致藥材品質降級甚至是出現霉變、腐爛等。反觀微波干燥設備、空氣能熱泵烘干設備等則提供了一種更為可觀的解決方案,例如微波干燥不僅對藥材的干燥時間短、速度快,還能在干燥過程中進行殺菌殺蟲雙重目的,并維持原料的色澤、營養;空氣能熱泵烘干則能促使物料干燥精準度進一步提升,并且更加高效、節能、環保。
總而言之,化州現今已有超10萬畝化橘紅種植面積,每年產出5萬噸鮮果的水平為產業鏈的延伸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供應。在此基礎上,加快推進生產加工環節的機械化革新,提升生產產能、質量,將為產業發展增添動力。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