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食品中的農獸藥殘留問題備受關注,相應的檢測技術研究不斷推進下或將為食品安全帶來更牢靠的技術支撐。近日,青島農業大學化學與藥學院王進平教授團隊在分析化學領域頂級期刊在線發表了新綜述論文,對碳點檢測農藥和獸藥時產生熒光變化的響應機理,選擇性提高策略以及實際樣品中的應用進行闡述。
農獸藥殘留主要是指在農業生產中使用農藥或獸藥后,一部分農獸藥母體、代謝物、反應物、雜質等直接或間接地殘存在土壤、水、谷物、蔬菜、水果、畜禽產品、水產品等中,從而可能導致上市的一系列農產品具有一定的化學性風險。一旦人們長期食用或食用大量這類食品,則將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而殘留于環境中的農獸藥還將造成生物危害,因而推動農業綠色發展以及加強對食品中的農獸藥殘留監管具有重要意義。
但由于農獸藥殘留并非簡單地憑借人體感官就能辨別出來,
食品檢測儀器與食品檢測技術就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用于農藥殘留檢測的方法主要有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法、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法等四種,用于獸藥殘留檢測的方法則主要有酶聯免疫吸附法、高效液相色譜法、金標檢測法等五種。而得益于近年來科技快速發展,以農藥殘留檢測儀、獸藥殘留檢測儀為代表的食品快檢設備也以移動方便、檢測快速等優勢成為市場監管部門發揮監管智能的“好幫手”。
與此同時,為了更好地解決傳統農獸藥殘留檢測設備昂貴、檢測過程復雜等問題,長期以來我國科研團隊也致力于研究和探尋符合新時期發展下的食品檢測技術。近日,青島農業大學化學與藥學院王進平教授團隊在分析化學領域頂級期刊《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在線發表新綜述論文,介紹了基于碳點的農獸藥檢測方法相關內容。
據了解,碳點是一種新興的熒光納米材料,相較于傳統的熒光材料具有水溶性好、化學穩定性高、易于合成表面修飾、成本低廉、抗光漂白能力強、毒性低和生物相容性好等優點,在近些年的研究中,被認為有望在農獸藥殘留、毒素、金屬離子等食品檢測中發揮重要。而在此次王進平教授團隊的新綜述論文,則將碳點對農獸藥等待測物的響應機理歸類為直接響應和間接響應模式,并對碳點與適配體、分子印跡、抗體和酶等特異性識別物質相結合來提高農藥和獸藥檢測方法選擇性的策略進行了歸納、分析和總結,還對基于碳點所構建的各類方法用于不同農藥和獸藥檢測中的性能進行了系統的對比分析。
當然,科學創新與研究并非一蹴而就,該論文也指出了目前碳點檢測農獸藥殘留領域還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在科研人員的努力攻關以及相關研究獲得國家重點研發項目支持的大背景下,碳點檢測農獸藥殘留領域的發展未來可期。
(資料來源:青島農業大學新聞網)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