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爆火,產銷量持續增長,近期央視對此做了深入報道,引起諸多業內人士的關注。
據報道,今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一直處于增長態勢,并且在各種零部件等原材料價格上漲的情況下,工業機器人的價格反而出現了下降,而工業機器人價格門檻降低,也讓越來越多的中小制造企業選擇將工業機器人引入工廠。
工業機器人價格下降,產業鏈國產進程加快
對于工業機器人價格的下降,一位機器人企業AGV業務負責人表示,原材料確實在上漲,特別是一些芯片,包括控制器,價格的上漲幅度大概有10%到15%,我們在這個基礎的情況下,整體的AGV小車(工業移動機器人)的價格還下降了5%到8%,價格降幅挺大的。
在原材料上漲的情況下,我國工業機器人價格之所以還大幅降低,是多種因素共同造成的。
首先,從去年下半年到現在,國內工業機器人銷量一直在增長,大規模出貨讓整體價格出現了一定的降幅。據MIR數據,2021年上半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速為83.3%,卻依然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在制造業復蘇背景下,工業機器人景氣度保持高位。
其次,工業機器人各零部件國產進程加快,讓制造成本持續降低,從而讓工業機器人的價格降了下來。
據悉,工業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包括控制器、
伺服系統、減速器等,共占據工業機器人整機產品約六七成的成本,多年來一直被國外企業壟斷,近年來,隨著技術的進步,這些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率持續走高,國產工業機器人性價比也不斷提升。
國產工業機器人性價比的提升,也讓越來越多的制造企業愿意使用國產機器人,一位工廠負責人說道,“我們算了一筆賬,協作機器人不到一年,就可以把成本收回來。國產協作機器人對比國外的機器人來說,不到一半的價格。我今年年底打算再采購四五臺,估計價格還會再繼續下降,這對我們100人不到的工廠來說,很有幫助。”
最后,國內工業機器人的爆發,讓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開始涉足工業機器人,同時國外工業機器人企業也加大了在國內的布局,致使市場競爭加劇,從而降低了工業機器人的售價。
國內中小制造企業逐漸接受工業機器人
在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爆發的進程之中,有一點很讓人驚喜,那就是國內的中小制造企業逐漸嘗試使用工業機器人了,這對工業機器人行業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利好。
事實上,雖然現在不斷提倡智能制造、產業升級,使得自動化、機器人行業看起來紅紅火火,但實際上在整個制造業中,機器人的使用規模并不大,只是在汽車制造、3C電子等相對高端的產業應用得多一些,而在中低端如家電、衣服鞋包等產業,工業機器人的應用還很少,要知道這些中低端制造才是主流,這也是擴大工業機器人市場的最大限制,如今這個口子正在慢慢打開。
廣東中山的一位小家電零部件生產企業的工廠負責人表示,這兩年他所在的工廠一直面臨招工難和招工貴的壓力,無奈之下,工廠去年買了一臺國產協作機器人來代替工人,用起來感覺很不錯,今年五月份他們又購買了兩臺,并且打算年底繼續加購。
可以看到,工業機器人在中低端制造業也可以適應得很好,以此為案例,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愿意嘗試使用工業機器人的。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中小制造企業愿意使用工業機器人,是因為招工難以及人工成本的上升,讓這些制造企業開始考慮是用機器更加劃算還是用人工劃算。
據經濟學人智庫的報告分析,2020年,我國絕大多數省份的制造業從業者的時薪將超過25元/小時,江蘇、浙江、廣東將超過35元/小時,北京與上海將超過40元/小時。
在這樣的人工成本下,考慮到一臺工業機器人可以替代多個人,且可以長時間工作,效率也更高,使得單從成本的角度來看,工業機器人與人工幾乎相差無幾了,另外,可以預計的是,未來工業機器人的成本還將繼續下降,而人工成本將繼續上升,屆時,機器換人的趨勢將更加強大。
工業機器人替代人工的痛點
使用工業機器人來替代人工看起來很美好,同時也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在如今,依然存在許多問題難以解決,特別是對那些處于中低端制造業的中小企業來說。
第一個問題當然是資金和成本。制造業最重要的就是控制成本,這是能否生存的關鍵,要知道制造業一直以毛利率低著稱,通常只有個位數,能超過十個點就算厲害非常了,一個控制不好,就會出現虧損的情況,所以任何改變都會慎之又慎。
另外購買機器人也是一筆相當大的投資,目前比較一般的工業機器人售價也在10萬左右,想要替代人工至少也要幾百萬,這并不是隨便就能拿出來的,一些小企業的利潤每年都未必有百萬,所以即使想要機器換人也有心無力。
第二個問題就是適不適合機器換人。雖然統稱為制造業,但里面包含萬象,上到芯片制造,下至襪子紡織,呈現出的情況千差萬別,適不適合使用機器人需要深入詳細的調研。
第三大問題則是使用機器換人后的不確定性。使用機器人代替人工,并不是買來機器人裝上就萬事大吉了的,這里面還涉及到整個生產模式、管理模式的改變,比如操作設備人員招募、設備的損耗與維護、如何組織生產、管理人員能否適應等等,一個沒弄好,可能機器人還沒開始工作,自己就被耗死了。
而即使機器人開始正常工作了,也有許多問題是必須考慮的,比如市場、客戶乃至大環境的變化,生產能否一直與需求匹配,自己的工廠能開多久,會不會還沒回本就出問題了等等。
總而言之,使用機器人代替人工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考慮方方面面,并不是輕易就能決定的,目前許多制造企業還只是買個一臺兩臺進行嘗試,算是摸著石頭過河,積累經驗,等到了一定階段,才會大規模更換機器人,而在此過程中,工業機器人市場也將持續發展壯大。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