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鮮香的重慶小面不僅是重慶一張響當當的小吃名片,從全國各地或多或少都分布著各種各樣的重慶小面門店,也能看到其在具有差異化的飲食文化中成功俘獲了人們的胃。日前,重慶市小面產業園建設啟動儀式暨重慶小面產業招商引資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在大渡口舉行,這也意味著重慶小面正邁向集群化、產業化發展新臺階,資源整合下也將擦亮地方小吃名片,帶動小面全產業協同發展。
在無肉不歡與無辣不歡之間,重慶人似乎更加傾向于后者,從以蔥蒜、醬油、醋、辣椒等調味后得到的麻辣素面受到青睞就能窺探一二。雖然素面也可以加各種各樣的澆頭,但重慶小面一定程度上還是更加注重麻辣、鮮香的口感,其他配料不過是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而在重慶,無論是早中晚各種小面門店里都少不了食客的身影也促使重慶小面在發展中成為一個規模可期的大產業。據重慶市小面協會統計數據顯示,現今重慶共有8.4萬家左右的小面門店,每日平均可賣出1260萬份面食,到2020年產業年產值更是達到400億元以上,成為地方經濟增長的重要產業,“小小面食大大能量”用來形成重慶小面可以說并不為過。
與此同時,隨著近年來“宅經濟”快速發展,源自廣西柳州的螺螄粉憑借預包裝形式在線上渠道開辟出發展新道路,并在幾年內迅速撐起一方大產業,也促使眾多地方美食嗅到“商機”,加速產業的多元化轉型,重慶小面也不例外。正所謂調料是重慶小面的靈魂,小面速食化的方向實則很明顯,除了以稱量包裝機按照份量對面條進行封口分裝外,包含辣椒、花椒等調味品制成的料包風味把控很關鍵,早前就有門店在與調味品加工廠合作后,在一次次配比、試驗、選料中打造了優質的的調味包,著力讓重慶味飄香各地。
但據介紹,當下線上消費中較受歡迎的重慶小面速食中難以見到“重慶造”的身影。面向廣闊的線上消費空間,也使當地意識到重慶小面不僅要繼續夯實實體店發展路徑,也要積極打造標準化、工業化的重慶小面,搶占市場發展先機、守住金字招牌。
8月18日,重慶市小面產業園建設啟動儀式暨重慶小面產業招商引資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在大渡口舉行。據悉,該產業園主要將分為兩期進行建設,第一期已有12家涵蓋重慶小面上下游產業的企業入駐,預計將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項目總體建成預計將用時三年左右,到時或帶來百億年產值,這無疑也是重慶小面走向規模化、產業化、集群化發展帶來的重大利好。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重慶小面產業園建設,在產業轉向標準化、工業化生產的大背景下,顯然將帶動原料、面食加工、調味品生產等全產業鏈的協同發展,并滿足線上線下雙線供應。在高質量的產品需求下,充分利用
辣椒色選機、
花椒色選機、面食加工設備、包裝設備與一系列標準化生產線或將成為常態,這對生產企業與食品機械企業來說也是充滿機遇。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