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時令水果種類豐富,也為人們帶來了一場“舌尖上”的盛宴,但就整個水果市場而言,與時令水果受青睞形成鮮明對比的當屬上一季度庫存蘋果價低滯銷的情況。那么當冷庫、氣調庫為蘋果保鮮儲藏提供了一道保障后,面對后續難以預估的市場又該如何讓蘋果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呢?
蘋果在我國水果產業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和其優勢地位,從兩個數據中可以略見端倪,一是我國蘋果種植覆蓋25省份,總種植面積已經達到3000萬畝以上,占到世界的一半左右;二是我國蘋果產量連年來相對穩定在4000萬噸左右,2020年產量更是達到4406.6萬噸,占到國內果品總產量的15%以上。
而就蘋果產銷來看,蘋果既滿足內銷、又可出口的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路線也為產業發展夯實基礎。但不可忽略的是,我國蘋果產量較高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國內市場相對飽和,加之在消費升級的整體趨勢下高端水果、小眾水果的“出圈”似乎也對蘋果銷售造成一定影響,因而近年來我國也加大蘋果產后的保鮮管理,積極利用冷庫、氣調庫等冷藏設施為蘋果錯峰銷售提供可能,激發市場發展活力。
然而,受到去年特殊事件影響,蘋果出口也面臨困境,加之國內市場的相對飽和,也就導致蘋果產銷受阻。據悉,本應在上半年就陸續完成蘋果庫存銷售工作的各大產區,至今仍有大量果品積壓,甚至一些地區果品開始出現腐爛情況,同時現下低至0.6-0.8元每斤的蘋果收購價格也是使得蘋果產業似乎面臨著“寒冬”考驗。在此背景下,蘋果產業的發展又何去何從呢?
實際上,得益于近年來食品工業快速發展,以新技術、新設備賦能蘋果產業拓寬產業鏈條也不失為一個好選擇。具體而言,一方面是依托于
分選設備,為鮮果銷售帶來分級定價、分級銷售的支持,提升鮮果品質與價值;另一方面則是大力拓展高質量的蘋果精深加工產業,走多元發展路線,如借力真空冷凍干燥、真空低溫油炸工藝,推出有營養、更健康的蘋果脆片,低溫壓榨技術、高效分離提取工藝則使得高品質的鮮榨蘋果汁、濃縮汁等落地,對蘋果進行破碎、磨粉、水浸、分離、洗脫、濃縮、干燥等加工后還可得到蘋果多酚,提升其深加工利用水平等等。
除此之外,在生物發酵加工技術快速演進的當下,生產工藝的優化也為蘋果酒、蘋果醋、蘋果酵素等產品的開發提供了技術支撐。以蘋果醋生產為例來看,山東一企業的生產環節包含清洗、榨汁、兩次發酵、后熟、調配、滅菌、灌裝等18道工序,低溫發酵工藝與大型
發酵罐、UHT高溫瞬時滅菌設備、自動化包裝生產線、多道質量檢測等相結合,使得產品質量在層層打磨后更好滿足健康需求提升的市場。
總的來看,推進蘋果精深加工產業的發展,是消化蘋果高產量、高庫存的一大方式,也將有助于提升果品附加值,帶來較為穩定的增收。同時,近年來食品生產工藝的優化升級與一系列性能高、質量好的智能化加工設備如榨汁設備、殺菌設備、灌裝設備的出現也為產業發展注入力量。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