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伴隨著食用菌產業快速發展,市場需求規模化的增長,傳統手工作業已難以適應行業發展趨勢,再加上勞動力成本居高不下,亟需轉型新舊動能轉換。在食用菌自動化生產流水線的推動下,食用菌告別了過去“土作坊”的生產方式,全流程現代化、機械化、自動化、無菌化生產,并且又向智能化、智慧化邁進,不僅緩解了勞動力緊張、生產加工能力不足、勞動成本高等問題,還提升了菌包生產質量和食用菌質量,標志著食用菌產業的發展邁上了科技發展的快車道。
食用菌不僅美味,而且營養豐富,已成為人們餐桌上較為常見的食材。我國食用菌種類多樣,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種,其中包括香菇、蘑菇、木耳、銀耳、草菇、靈芝、蟲草、松露等等。隨著技術水平和設備的提高,以及市場需求不斷增加,食用菌流水線生產亦隨之產生,大大增加食用菌產量,并推動了食用菌產業化、規模化發展。
近年來,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區河下鎮平川村一企業實行“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同時引入現代化食用菌生產流水線,包括裝袋機、接種機、
烘干機、恒溫箱、增溫增濕爐、加濕器、殺菌機、切絲機等單機構成,食用菌產能和品質不斷提升,年銷售收入達2億元以上,將小小蘑菇做成了大產業。
再如,貴州某生物科技公司重點打造的工廠化食用菌生產項目,配置食用菌自動化生產流水線,從定向育種、自動裝瓶、物理滅菌,到無菌接種、恒溫培養、準確搔菌,再到智能栽培等實現自動化、機械化操作,每一個工序都不需要人工直接參與,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和減少用工成本,并為市場提供安全、衛生和新鮮的食用菌產品。
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逐漸發展與成熟,給各產業帶來了發展新契機。隨著各行各業智能化轉型加速推進,食用菌產業也正在從自動化,向智能化、智慧化邁進。近日,浙江一菌業科技公司與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菌菇人工智能采摘機器人的中試和產業化的項目上,簽訂深度合作協議。
筆者獲悉,該菌菇人工智能采摘機器人的中試和產業化的項目,初期將中試和產業化小型褐菇人工智能采摘機器人與移動式菇房配套使用。而中期將引入人工智能算法類的科技公司,深度研發金針菇、雙孢菇、鹿茸菇等系列的采摘機器人并產業化生產,有助于形成人工智能菌菇產業化、規模化、智能化生產,為智能化改造提供了充足動力。
還有雙城區加快打造“一環兩帶”食用菌產業核心示范區,實現食用菌產業整體推進。該區在東官鎮慶新村引進智能活動空調菌箱生產線,打造“盒子農場”食用菌生產基地。據介紹,該基地擁食用菌生產優勢條件,預計投入資金150萬元,打造智能化、工廠化、集約化的食用菌生產新模式。
雖然目前我國食用菌生產仍以傳統農戶生產模式為主,但是面對近年市場因素的影響,以及市場對食用菌品質要求不斷提高,加上產業化、規模化發展的要求,食用菌在朝著集群互助式和自動化、機械化,流水線方向大步邁進,并且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也在推進中,使得每一個生產環節更精細化,不斷提升科技含量和食用菌產品質量。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