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消費升級使得人們對牛羊肉的需求逐漸提高,也推動我國畜牧業快速發展。為促進我國肉牛肉羊生產高質量發展,提高牛羊肉供給保障能力,以更好地滿足人們“菜籃子”的需求,近日農業農村部還印發《推進肉牛肉羊生產發展五年行動方案》,并提出到2025年牛羊肉自給率保持在85%左右等目標。
我國是肉類消費大國,隨著近年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升,基于市場占比較大的豬肉消費基礎之上,牛羊肉消費也迎來快速增長期。據相關預測與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牛肉消費量或達到900萬噸左右、羊肉消費量則為534萬噸。伴隨著牛羊肉需求量提升,保障上游養殖、生產端的供給也將對促進產銷雙方市場穩定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就此,近日農業農村部印發《推進肉牛肉羊生產發展五年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以良種繁育、養殖、屠宰加工、生產方式等為落腳點,提出推進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發展適度規模標準化養殖、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逐步完善屠宰加工流通體系、加快牧區生產方式轉變、加快提升牛羊產業化水平、持續強化質量安全監管等十二項重點任務。同時提出,到2025年,我國牛羊肉自給率保持在85%左右;牛羊肉產量分別穩定在680萬噸、500萬噸左右;牛羊規模養殖比重分別達到30%、50%的行動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在逐步完善屠宰加工流通體系方面,該《方案》也從牛羊肉屠宰設施建設和冷鏈基礎設施建設兩個扣合產業發展、市場發展趨勢的方面為切入點,力促肉牛與肉羊生產、供給的質變發展。
一方面,隨著近年來我國在以內蒙古、河北、山東以及西部地區等有條件地挖掘畜牧業發展潛力,我國肉牛、肉羊養殖數量提升的同時,也向著集群化、規模化、標準化演進。在此背景下,依托地區養殖優勢,因地制宜地引入
牽引設備、
麻電套腳設備、
牛羊剝皮設備、牛羊宰殺放血設備等屠宰設施,進一步提高牛羊屠宰、加工水平,也將更好的促進畜牧業產能轉化,提升產業價值與效益。
另一方面,隨著近年來冷鮮牛羊肉憑借高品質、好口感等特點在市場中走紅,相對將現宰牛羊直接運往市場而言,促進“運活畜”向“運肉”的轉變也將更加符合市場消費需求。據悉,冷鮮肉在屠宰后需借力冷卻、排酸工藝等進行加工處理,使得肉體溫度降0-4℃,而這樣不僅能使肉品鮮嫩度提升,其本身的營養價值也將得以更好地維持至。當然,為使冷鮮后的牛羊肉到達消費者手中時仍具備其高品質,也需要相應的屠宰加工企業逐步建立和完善冷庫、冷藏車等冷鏈基礎設備,為“運肉”全流程保駕護航。
畜牧業是農業產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牛羊生產則是畜牧業中的核心。保障牛羊養殖、生產、加工、銷售的穩定,不僅將更好地滿足國民“菜籃子”需要,也將為我國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鄉村振興注入積極動力。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