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海洋經濟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其中,作為海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海產品也成為海產區域的一項經濟收入。然而,海鮮產區在出海捕撈作業中,時常會捕獲深海低值魚,并未能充分利用,造成資源浪費。日前,深海低值魚加工成海鮮調味品的技術瓶頸成功被突破,有效提高了深海低值魚的附加值,實現了低值魚的高值化。
伴隨著人們飲食結構升級和飲食多樣化,海鮮、水產市場需求不斷擴大,種類豐富,包括捕撈和養殖生產的魚、蝦、蟹、貝、藻類等產品。我國海鮮產業主要集中在一部分區域,特別是以北方的遼寧、山東以及南方的浙江省、福建省和廣東省附近區域非常密集,在一些地區,海洋經濟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
在過去二十年來,中國成為了全球近海捕撈量非常多的國家,每年都超過1000萬噸。然而,由于環境污染、過度捕撈、養殖侵占等,近海的海產品產區正在面臨無魚可捕的尷尬局面,因此海產品等海洋資源的保護也刻不容緩,例如規定海產品產區休漁期,海洋捕撈產品禁止銷售,不定期地檢查捕撈船、漁運船、碼頭、市場等。
結束休漁期后,海鮮產區的捕撈漁船才可以出海捕撈作業,通常捕撈的海產品有帶魚、大黃魚、小黃魚、銀鯧、龍頭魚、海虹、多寶魚、海鱔魚、沙魚、金槍魚、大海鱔、海蝦等等。泉州市作為福建省的捕撈大市,捕撈業是泉州市海產品的重要來源,捕撈的海鮮包括巴浪魚、鲹科、沙丁魚、鮐魚、鯖魚等。
然而,海產品在捕撈過程中存在著許多深海低值魚等海產品,這類深海低值魚因形體小、頭及內臟所占的比例又相對較大,不宜直接食用,且長期以來價格不高,被制作成魚粉或飼料,產品附加值不高,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浪費現象嚴重。海洋生物制品、保健食品、海水綜合利用等新興產業的興起,培育了海洋經濟新增長熱點。
除此之外,在有關部門鼓勵企業加強研發力量,開發具有高附加值的新產品、新技術推動下,以及開展深海低值魚深加工技術的研究,有效地解決海產品資源浪費等問題,實現了深海低值魚的高值化具有廣泛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據悉,一調味品企業和科研院校合作,成功研制出深海低值魚調味品,有效提高了深海低值魚的附加值,實現低值魚的高值化。
近些年你,伴隨著國民消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費飲食結構不斷升級,對于休閑食品健康、營養、新鮮的需求呼聲日益高漲。深海零食因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等特點,愈來愈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在深海零食加工生產技術以及產品創新日漸成熟的催化下,深海零食的品類愈來愈豐富,從而也帶動深海產品附加值的提升。
占地球表面積70.8%的海洋蘊藏著巨大的海產品等生物資源,被稱為“人類未來的糧倉”。隨著國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民眾對海產的認知不斷增強,海產品在日常飲食結構中的比例提升。而在捕撈作業中,捕獲日常海產品時,也會出現浪費現象。隨著創新技術作為支撐,從深海低值魚處理到高值化研發生產,從低端產品向高端,海洋生物與健康食品產業步入深度融合快車道。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