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大家曾對一些美食的奇葩“菜名”好奇過,但已形成共識,“魚香肉絲”里沒有魚,“夫妻肺片”里沒有“夫妻”,“老婆餅”里沒有“老婆”,“麻婆豆腐”沒有“麻婆”,“獅子頭”里卻沒有“獅子”......近日,山東一火鍋門店售賣的食材鴨血因未檢出有“鴨”成分,登上問題“黑榜”,一時間引起人們的廣泛熱議。
伴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飲食結構的調整和消費觀念改變,再加上快節奏的生活方式,簡單、快捷、食材和調料豐富、經濟實惠且具有地方特色的火鍋消費模式越來越受到消費者歡迎。數據顯示,全國火鍋店數量已經超過40萬家,預計2022年將增至89.5萬家,而火鍋行業規模或達到7077億元,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0%。
毫無疑問,龐大的火鍋市場需求規模也將拉動上游火鍋食材加工業的快速發展。目前,火鍋食材種類豐富,其中鮮鴨血作為火鍋食材的一種,因其色澤鮮紅,令人食欲大開,且滑嫩味美Q彈、營養豐富等特點成為很多火鍋店的特色菜品,也是大多數人吃火鍋必點的食材之一。然而,殊不知,個別火鍋門店鮮鴨血卻存在問題。
近日,山東一火鍋門店售賣的鮮鴨血竟未檢出鴨成分,即只有雞源性成分,鮮鴨血里沒有“鴨”,只含有雞血成分。據說,鮮鴨血來自于“黑作坊”生產,目前,加工窩點負責人已被控制。一直以來,火鍋等餐飲行業時常曝出安全、衛生等問題,食品安全重于泰山,該如何筑牢安全“底線”,守護好餐桌飲食安全?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對于火鍋餐飲行業來說,食材等頻繁被爆出問題,消費者怎會再買單,因而把控食材來源非常重要。火鍋餐飲經營者要增強食材質量安全意識,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選擇正規食材供應商、生產廠家和所要食材相關信息資料,并嚴格查驗鮮鴨血食材,可根據條件購置
食品檢測儀器對食材檢測,或者購置帶有溯源碼標簽的食材,確保鴨血等食材來源正規、合格。
作為餐飲行業監管部門,要加強日常火鍋店食材質量安全專項檢查,特別是突擊抽檢。與此同時,還要充分發揮食品快檢儀器檢測速度快、準確度高、靈活便捷的優勢,提高快檢技術在火鍋食材安全監管中的技術支撐作用,及時發現問題隱患,提高問題食材發現率,有效杜絕火鍋食材等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切實保障火鍋食材品質安全。
近日,泰安市場監管局立即行動針對鴨血等食材來源等情況逐一進行拉網式現場檢查,并針對鴨血等食材進行專項抽檢,暫未發現“問題鴨血”類食材。此外,杭州市場監管局立即組織多區等市場監管部門對7家火鍋門店的鴨血等食材進行突擊檢查,現場經營所用鴨血均為預包裝鴨血,并通過抽檢,檢測出鴨成分等項目。
綜上,火鍋餐飲經營者要樹立食材質量安全意識,嚴把食材來源關,確保火鍋食材源頭可查及食材品質。餐飲業監管部門要強化日常火鍋食材安全專項突擊抽檢,將火鍋食材等安全監管與快檢技術相結合,增強食材安全監管的靶向性和針對性,為火鍋食材安全保障筑牢“防火墻”。當然,消費者也要提高鮮鴨血辨別意識,如未煮熟有蜂窩狀氣孔、久煮不爛、夾不斷等,是有問題鴨血。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