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們除了通過基礎的一日三餐中攝取能量外,休閑食品也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品類,肉類、蛋類、蔬菜類等鹵制品也成為人們的心頭好。而隨著鹵制品加工逐步向自動化、標準化發展,鹵制品也正在打破人們對其固有的“不健康”、“口味時好時壞”的印象。
現如今,“宅經濟”愈演愈烈,閑暇之余、追劇之余打開一包休閑零食似乎已經成為一個不錯的選擇,這也為休閑零食市場的旺盛發展提供機遇。據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到2019年期間我國休閑食品行業復合年增長率近12%,實現快速發展,而預計到去年我國休閑食品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2984億元,整體增速仍較強勁。其中,鹵制品這一類別憑借著又辣又夠味的口味優勢,更是逐漸在休閑食品市場中脫穎而出。
但一般來說,消費者第一次選擇某一品牌的鹵制品或許是基于他人建議與嘗鮮,而如何提升后續復購率才是食品企業長遠發展中不得不著重考慮的要素。過去,鹵制品加工時的調料配比、鹵煮時長等問題多存在有細節把控不嚴格的缺陷,對于越來越注重享受食品口味的消費者而言自然難以實現高回頭率。不過,如今食品生產企業做出的轉變也為鹵制品品質維穩、健康做出貢獻。
例如某休閑食品品牌面向18到30歲的年輕一代消費群體,專門推出草本鹵味品牌。據了解,該系列肉類鹵味零食以“健康”為基調,在原料選擇上選用十多種草木本香辛料與五種藥食同源的清涼草本原料,力求在同質化的鹵制品市場中走出一條新道路。同時,其在辣味起辣時間、辣味與鹵料結合等方面也進行多次測試,以具體標準為加工環節賦能,并引用專門的鹵煮設備與古法慢熬工藝相結合,全力打造集口感、健康、品質穩定于一體的優質鹵制品。
此外,袋裝鹵制品長期以來也被人們冠上不健康的標簽,諸如生產原料、加工過程等都是被詬病的因素。實際上,如今一些大型的鹵制品生產企業通過與上游的養殖廠、屠宰廠等直接合作,肉制品生產原料在安全、品質上有所保障。而許多生產車間中也基本上已經實現使用解凍機、風干機、焯水機、
殺菌鍋、真空包裝機等進行自動化水平較高的加工,諸如人工在加工過程中因不衛生操作而影響食品品質的現象相對已經很少出現。
當下,人們對休閑零食、深夜零食的需求正成為推動鹵制品加工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自動化、標準化的生產線既有助于提高食品產能,還能更好的使鹵制品加工過程不受外界干擾,確保安全與品質。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