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居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生鮮消費需求增加,并對產品新鮮程度和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冷鏈物流行業迎來了快速發展機遇期,冷鏈物流已由起初的新興需求轉變為社會發展的基礎設施與剛性需求。近期,在會議期間,不少代表委員積極建言獻策,旨在解決冷鏈行業發展“痛點”和瓶頸問題的同時,也加快推動冷鏈產業體系現代化進入“快車道”。
近年來,伴隨著消費飲食結構升級,人們對于生鮮食品的“龐大”需求量,帶動了生鮮市場規模逐漸擴增,進而推動了冷鏈物流市場快速擴張。從2017年開始,我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就在持續擴大,到2019年,冷鏈市場規模已達到3391億元,同比2018年增長超過17%。預計到2025年,我國冷鏈物流市場的規模將會高達5500億。
冷鏈物流是在生鮮產品運輸、儲藏等方面減少損耗、保障質量的一項“工程”,其在生產、流通、消費等國民經濟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冷鏈物流體系建設也是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重要基礎支撐。近些年,我國高度重視冷鏈物流發展,出臺多項政策措施鼓勵冷鏈運輸行業健康發展,冷鏈物流行業發展逐漸駛入快車道。
雖然我國政策利好促使冷鏈物流、食品工業物流等有長足進步,但冷鏈物流發展仍存在“痛點”,如冷鏈物流環節銜接上“斷鏈”問題較突出;綜合能力不強、投資布局不足、科技化程度不高;鏈物流網絡發展不完善,發展結構不合理,冷鏈行業基礎設施和運營關鍵指標不清楚,數據不準等,不同程度上限制了冷鏈業健康、持續、高質量發展。
筆者獲悉,會議期間,全國人大代表王士嶺建議,建立鏈接農產品冷鏈物流、食品工業冷鏈物流、食品冷鏈物流等全國統一公益性食品冷鏈物流管理體系,實行大數據管理。全國政協委員張懿宸提交了《關于加快冷鏈物流行業全面發展的提案》,推動我國冷鏈物流行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瓶頸問題,早日實現產業體系現代化。
還有全國政協委員莫天全建議,加快發展廣西等南方高溫地區冷鏈物流,推動冷鏈物流鄉村布局,有助于解決冷鏈物流地域網絡發展不完善,發展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政協委員唐俊杰也建議,建立健全行業統計的長效機制和指標體系,充分摸清行業底數,推動農產品冷鏈物流行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和消費升級。
通常冷鏈物流環節銜接較多,統一管理困難大,從銷售終端到消費終端,渠道復雜,單品追溯尚未形成系統。因此,建立全國統一食品冷鏈物流管理體系,實行大數據管理,解決渠道復雜,難以追溯等問題。由于冷鏈科技化程度不高會限制企業發展,對此,引導冷鏈企業加大科技投入,通過智能化改造,提升冷庫倉儲分揀的自動化程度,以及冷藏車等冷鏈運輸設備配送調度優化能力等,提高冷鏈效率。
在國內消費水平不斷提升,以及產業振興鄉村經濟發展,冷鏈物流帶動農產品走出去的趨勢推動下,中國冷鏈物流行業發展將邁入新的階段,未來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將繼續增長。而國家政策的支持和代表委員們的建言獻策,以及行業嚴格監管、現代冷鏈科技創新研發與應用等都將加快我國冷鏈物流行業轉型升級,開啟冷鏈物流體系現代化發展新征程。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