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酒業協會發布《中國酒業“十四五”發展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該意見稿中指出預計到2025年,我國酒類產業釀酒總產量將達到7010萬千升,總收入預計將達到12000億元以上。就相應數據來看,未來一段時間我國白酒行業仍然呈現出持續增長趨勢。
白酒獨特的釀造工藝和悠久的發展歷史使其一度成為深受我國歡迎的酒類產品。隨著如今以茅臺、五糧液為代表的白酒產品價格一路走高,相關酒類板塊在經濟市場顯現出強大的地位,這也愈發推動我國白酒產業的發展。值得一提的是,在消費升級趨勢下,白酒產業也不斷向現代化、機械化、標準化發展,以高質量、高產能、好口感為消費市場帶來消費新體驗。
近一兩年來,消費市場的不斷升級使得白酒與次白酒得到快速發展,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白酒品牌效應顯著,市場份額也相對較大。而除了以品牌效應助推產業發展以外,加速生產線的自動化發展也成為主流白酒占據消費市場的重要推手。
以貴州茅臺為例,作為“茅臺故鄉”的貴州仁懷近些年來就依托智能化生產車間,著力降低企業生產成本與損耗,并有效提高白酒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據悉,目前貴州一茅臺酒莊專門引入分體式行車吊甑鍋、酒糟攤晾機、冷卻蒸餾設備、不銹鋼儲酒罐等先進設備,白酒釀造過程中的上甑、下甑、蒸煮、攤晾等環節已經實現機器換人。
在此基礎上,上百余人合力釀酒的場面已然不復存在,更省時省力的智能化加工正在進一步助推白酒產業與時代同發展。該酒莊的生產總監就表示,相比過去的生產車間,當下的智能化車間能更好的確保白酒品質穩定,人均產能還能提高三倍左右。
除此之外,一直以來白酒生產雖然因其復雜的工藝而形成各具特色的風味,但傳統的釀造工藝大多依賴于老師傅代代相傳的經驗,對于白酒成品的一致性顯然存在不小的影響。因而,隨著社會不斷發展,我國白酒行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現代化生產的挑戰。
當下,為更好的促使白酒產業向標準化發展,以瀘州老窖為代表的白酒企業提出三大理念——經驗數字化、數字標準化、標準可視化,助力白酒生產實現傳統釀造向標準化的轉型。目前來看,該酒企已經建成年產量可達10萬噸、儲酒量可達38萬噸的釀酒生態園,促成釀造各環節實現智能化信息化、自動化。
另外,作為消費品標準化試點項目的《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食品及相關產品標準化試點》也于去年12月在北京順利通過有關部門的驗收。這無疑也為白酒產業標準化奠定了有力基礎。
隨著如今白酒不僅成為消費市場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成為一種價值符號,白酒產業發展正顯現出旺盛的市場潛力。對于我國、次、中低端白酒而言,提升標準化、自動化生產能力,或將稱為推進自身產品提檔升級的重要依據。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