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發展,關乎著人們的生存和社會的穩定。近年來,伴隨著農業需求的不斷釋放,農業人力的持續減少以及農業科技的快速發展,傳統農業現代化轉型趨勢愈發加劇。在此背景下,為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促進農業現代化轉型,依靠無人機、機器人、物聯網、5G等前沿科技所打造的智慧農業,成為關鍵所在。
所謂“智慧農業”,是指“綜合應用各種現代信息技術和智能科技,實現農業種植、生產、管理、銷售、服務等環節的信息化、無人化和智能化。”簡單來說,發展“智慧農業”就是讓農業生產變得更高效和更便捷。其所帶來的智能化生產、專業化管理以及智慧化服務,能夠有效破除傳統農業弊病,推動發展快速升級。
基于此,當前國內越來越多省市在農業發展過程中,開始聚焦智慧農業。日前,上海市發布了《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其中就涉及多項智慧農業發展措施。《行動方案》指出,為全面提升都市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推進本市農業高質量發展,要實施五大行動計劃,并且打造十三大農業先行片區。
其中,在五大行動計劃之中,《行動方案》強調要科技裝備提升行動。行動開展的終目標,是使得上海市的農業科技裝備處于國內先進。進一步提升農機裝備質量水平,設施菜田綠葉菜生產機械化水平達到60%。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80%。農業信息化覆蓋率達到80%。
根據《行動方案》,這一科技裝備提升行動主要分為三方面:
其一是建設農業智能化生產基地。以區、鎮為單位建設一批基于數字化管理的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打造10萬畝糧食生產無人農場,建設2萬畝高標準蔬菜綠色生產基地,打造一批智能化菜(果)園。大力發展食用菌、蔬菜種苗、花卉園藝等工廠化生產,全面提升都市農業設施裝備水平。
其二是夯實數字農業發展基礎。深化數字農業建設,2022年前基本建立涉農數據標準和整合利用機制,建立人、土地、資金等主題應用庫。推進農業生產管理信息系統建設,蔬菜、水稻及特色果品生產管理信息實行“一網”管理。推進畜產品、水產品質量溯源監管系統建設,提升全產業鏈數字化管理水平。
其三是提升現代種業創新能力。建立農業種質資源保護體系,實施現代農業種質創新與示范工程,加大地方特色種質資源保護與開發力度。加快推進上海南繁科研育種、集約化育苗、種畜禽等基地建設,支持基礎好的種業企業開展商業化育種,培育2-3家育繁推一體化企業,鼓勵種業企業開展戰略合作。
與此同時,由于當前我國智慧農業發展還面臨缺乏農業規模、缺乏數字基礎、缺乏核心技術、缺乏資金支持、缺乏專業人才等五方面的挑戰。《行動方案》提出,上海市還將培育農業;提升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區域性農業服務組織;以及培育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
而在十三個農業先行片區的打造中,《行動方案》重點提到了嘉定數字化無人農場產業片區。《行動方案》表示,要圍繞外岡鎮1.7萬畝糧田和2.5萬頭生豬養殖場,推進無人農場建設,實現區域內水稻全程無人化作業,畜禽糞污、秸稈資源實現循環利用,大力提升區域范圍內綠色優質稻米產業化率。
通過農業科技裝備的推動發展和無人農村的創新打造,上海市在智慧農業發展之路上將急速前進,未來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形成自己的都市農業優勢和競爭力前景可期。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