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促進綠茶產業標準化、規范化、規模化,也為了更好地推動我國綠茶加工機械裝備的發展和綠茶加工業的技術進步,近日,《針形綠茶加工生產線裝配技術規程》、《條形綠茶加工生產線裝配技術規程》、《扁形綠茶加工生產線裝配技術規程》等四項團體標準及相應的編制說明已完成征求意見稿,現公開征求意見,截止時間2021年2月13日前。
我國是世界上非常早發現、栽培、利用茶葉的國家,也是世界上非常大的產茶國,茶產業是我國傳統特色優勢產業。我國茶葉種植范圍廣,種類多樣,有綠茶、紅茶、黃茶、烏龍茶、黑茶等六大茶系。其中,綠茶產地十分廣泛,包括江蘇、浙江、安徽、河南、江西、四川、陜西、湖南、湖北、福建、廣西等等。
綠茶采取茶樹的新葉或芽,不經過發酵工藝,而是經殺青、揉捻、整形、烘干等工藝加工制成。其中,茶葉殺青是關鍵環節。鮮葉通過
茶葉殺青機械進行殺青,使酶的活性鈍化,破壞鮮葉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類物質氧化,以防止葉子紅變,同時殺青過程中可蒸發綠茶部分水分,使葉子變軟,為揉捻造形創造條件。
從外形上來看,目前,市面上常見的綠茶有針形、條形、扁形、珠形。而揉捻、做形是綠茶塑造外形非常重要的環節,而今綠茶塑造外形已實現機械化、自動化,但是機械設備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產品規格雷同、設備故障率高、設備配置不合理、成套性差、難以連接組裝成生產線等問題,難以滿足綠茶工藝要求。
為此,在建立中國茶葉加工機械大數據的基礎上,通過制定統一的加工生產線裝配技術標準,構建基于針形、條形、扁形、珠形綠茶的加工工藝的設備組裝模塊,建立主要茶制品標準化加工技術與生產線裝配體系,逐步淘汰落后加工設備,對于推動形成規模化、標準化的茶葉加工技術和機械裝備體系具有現實意義。
據悉,由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提出,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歸口的《針形綠茶加工生產線裝配技術規程》、《條形綠茶加工生產線裝配技術規程》、《扁形綠茶加工生產線裝配技術規程》、《珠形綠茶加工生產線裝配技術規程》已完成征求意見稿,現已公開征求意見,并于2021年2月13日前截止。
這四項團體標準都是規定了綠茶連續加工過程中工藝確定和設備配置的基本原則和一般要求,提出了各工藝環節設備選擇的基本方法。其中,在綠茶生產線主機設備裝配中都明確提到要用到殺青設備、攤涼設備、揉捻設備、烘干設備等
茶葉機械設備。其中,扁茶生產線主機設備裝配中還包括專炒制設備,珠形綠茶包括卷曲做形設備。
總的來說,針形、條形、扁形、珠形綠茶加工生產線裝配技術標準的制定和實施,有效地規范了綠茶加工生產線配置要求,從而提高了綠茶加工生產線配置方案的科學性、合理性,提高了綠茶的加工產量和質量,提升加工生產線生產能效利用率和減少加工成本,對促進我國綠茶產業的健康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