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科技的推動下,加上招工難、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經營成本高等因素的催化,火鍋等餐飲業人工智能技術得到推廣應用。日前,由廣東智源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提出,廣東省食品安全學會歸口了《智能機器人火鍋系統》團體標準。該標準已完成征求意見稿,并已公開征求意見,于2021年1月31日前截止。
近年來,作為餐飲業非常大的細分品類,我國火鍋業市場規模逐年增長,年均復合增速超過11%。根據統計顯示,2019年火鍋行業市場規模5294多億元,火鍋店總量超過30萬家。從總體上來,我國火鍋主要以川渝火鍋為主,川渝火鍋占整體火鍋市場比重63%以上,主要以海底撈、德莊、呷哺呷哺、小龍坎、劉一手等品牌為主。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快速發展,各種各樣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在餐飲行業應用,如
炒菜機器人、送餐機器人、煲仔飯機器人等等。據悉,一老火鍋店加快智能、數字化轉型,引入送餐機器人,一次可以配送2桌菜品,只要兩臺送餐機器人就能夠滿足餐廳大堂內50-60桌人員的就餐需求,食客們也吃得更放心。
為推動智能火鍋機器人系統標準化工作,由廣東智源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提出,廣東省食品安全學會歸口,廣東智源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廣東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惠州五和實業有限公司等單位完成了團體標準《智能機器人火鍋系統(征求意見稿)》的編寫。為保證標準的科學性、嚴謹性和適用性,現公開征求意見。
通常標準的編制和實施離不開規范性引用文件,構成本文件的條款。筆者了解到,《智能機器人火鍋系統》參考30多個規范性引用文件,其中有《GB4806.1-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GB/T37395送餐服務機器人通用技術條件》、《GB/T12642-2013工業機器人性能規范及其試驗方法》、《SB/T10794.2-2012商用冷柜》等等。
從術語和定義來看,《智能機器人火鍋系統》明確規定了10多個術語和定義,包括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物流線送餐系統、冷庫、取餐機器人、出餐效率、取餐效率、射燈控制裝置、AGV送餐系統、送餐機器人等。在技術要求方面,主要從外觀及表面質量、性能、安全等4個方面進行相應要求。
為了確保智能機器人火鍋系統應功能正常,出餐、取餐、送餐等環節高效、穩定、正常工作,該標準對物流線送餐系統、取餐機器人、調度系統、送餐機器人等要素性能進行要求,例如取餐抓取精度應在±2mm范圍以內,送餐機器人應能識別障礙并可自動避障和應支持安裝防撞條,調度系統可用性應可達到99.9%等。
后,在標志、包裝和貯運方面,為了確保智能機器人火鍋系統出廠品質,保證機器穩定高效運行,智能機器人火鍋系統在包裝前,應將操作機活動臂部分牢靠固定,操作機底座及其他裝置與包裝箱底板牢靠固定以及控制裝置應單獨包裝等。另外,機器存放周圍環境應無腐蝕等,無強烈機械振動、沖擊及強磁場作用,避免損壞機器,延長使用壽命。
智能機器人火鍋系統--1231-征求意見稿.pdf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