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藕細嫩光滑、鮮嫩脆爽、口感好且具有藥食同源價值,幾乎每年市場都是供不應求。當下,正是蓮藕采挖上市的季節,蓮藕好吃,卻挖藕難。挖藕一直是藕農們的一大難題,也是蓮藕產業發展路上的“攔路虎”。如今,自動挖藕機的出現,破解產業發展難題,既提高了挖藕效率,解放了雙手,又保證蓮藕完整、品相和品質,成了藕農們的“好幫手”。
在《詠荷》詩中,“身處污泥未染泥,白莖埋地沒人知”。白莖指的就是蓮藕,其屬蓮科植物根莖,微甜而脆,具有藥食同源價值,是人們餐桌上常見的食材之一。蓮藕在我國種植范圍較廣,江蘇、安徽、江西、山東、湖北、河南、河北、陜西等地均有種植。寒冷的冬天是蓮藕的豐收季,也是種藕人非常繁忙的季節。
時下,正值嘉興、大荔、新余、雙峰、浠水、榮縣等多地蓮藕采摘收獲季。都說“夏采蓮子冬挖藕,蓮藕好吃卻難收”,確實如此。由于蓮藕根植淤泥之下無法機械作業,蓮藕采挖一直以人工為主。但是人工挖蓮藕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是件技術活,需要專業的職業挖藕人攜帶特制工具在蓮池泥潭中進行挖藕作業,蓮藕完整度和品質不穩定。
不僅如此,蓮藕采挖也是件勞力活,需要年輕力壯的挖藕人,勞動成本高,但挖藕效率相對不高。據說,專業的挖藕人靠技術和力量每天挖藕50到150斤不等,更何況由于冬天藕池里的水寒冷刺骨,挖藕人大多穿著厚厚的棉衣和防水工服,勞作有所不便。因此,藕農們長期面臨著挖藕強度大,效率不高,但成本高,以及蓮藕完整度、品質和采收量不穩等問題。
有不少藕農反映,人工采挖蓮藕勞動強度大,在寒冷刺骨的蓮池中浸泡數小時只能挖幾十公斤。有時臨到蓮藕采挖期,年輕人都在外打工,招工難,工人成本高,并且時常會因為判斷失誤,采藕力度把控不準等,蓮藕折斷,完整度不高,品相變差,賣相和價格將大打折扣。那么,該如何幫助藕農提高挖藕效率,減少用工成本,提升挖藕質量呢?
近年來,在行業人士、科研團隊等持續對蓮藕采挖關鍵技術的研制下,自動挖藕機械在挖藕效率、挖藕質量、操作便利性、使用穩定性和綜合性能等方便得到不斷提升。目前,不少地方蓮藕采挖已開始實現自動化、機械化作業,大大提高了挖藕效率和產能,減輕勞動強度,減少用工成本,并且操作使用方便,不損傷藕,挖藕質量好。
筆者了解到,自動挖藕機主要由原動機、高壓離心式水泵、進水管、高壓小水管、噴頭等構成,通過高壓噴頭,能夠將蓮藕上的污泥沖掉,藕依靠浮力浮出水面,從而達到挖藕和泥藕分離的目的。為了避免破損,保持蓮藕完整和外觀品相,自動挖藕機都設有水壓可調節裝置,用戶可根據需要調節合適壓力,減少損藕率,提升挖藕質量。
蓮藕全身都是寶,可食用、可入藥,還可以凈化水質。特別是近些年經過政府扶持,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小蓮藕已逐漸形成了大產業,變身藕農脫貧致富“敲門磚”。目前,許多地方仍在積極探索發展多種產業、延伸蓮藕產業鏈條,進一步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民脫貧增收。而自動挖藕機也將會憑借自身優勢,在產業發展中持續發揮用武之地。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