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80后、90后逐漸成為消費主力,消費群體年輕化帶動著消費市場向多元化轉變,買菜做飯對年輕人來說成為“可以,但沒必要”的存在。尤其是隨著各種拌飯醬的出現,更是為吃飯帶來了便捷、便宜的消費體驗。醬料市場成為熱潮,
攪拌機、干燥機的應用,以及復合調配技術等產品加工工藝成為市場競爭的抓手。
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調味品市場規模超過3000億元。作為其中一大分支的醬料產業早在2017年總產量就達到80萬噸以上,總收入為68億元。醬料產業向好發展,新品類產品上市加速,市場競爭激烈。
日前,以香菇醬聞名的仲景食品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成為國內香菇醬發展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實際上,一直以來各種醬料就是我國頗具特色的風味美食,辣椒醬、肉醬、香菇醬...許多家常食材炒制后皆可短時間存放,隨吃隨取,十分方便。如今,麻婆豆腐醬、酸豆角肉沫醬、剁椒蘿卜醬等從家常炒菜演變而來的醬料更是豐富了市場,相應的加工工藝也在不斷改進提升。
拌飯醬的制作主要涉及到原料處理、炒制、殺菌、冷卻、包裝等多道工序,凈菜加工、自動攪拌機、殺菌機等自動化生產設備的引進,已經是各大調味品企業進行規模化加工的常態。勻速運轉的流水線生產以高效率、穩操作保證優質、健康產品的出爐。
此外,由于蔬菜、肉類等原料水分含量過高不利于后續加工處理和儲存,在對原料進行處理的環節中,利用干燥機,可以對空氣量、溫度、加料速度等進行調節,將原料含水量降低到合適的范圍內,既能提高炒制環節的加工效率,同時能夠提高產品保存期限。
小編就曾經買過某網紅拌飯醬,對方工作人員表示,未開封的拌飯醬保質期為24個月,開封的拌飯醬冷藏可以保存至少五至十天,但還是要盡快食用。
而隨著醬料研發以家常炒菜作為切入點,對于醬料的標準化調配也成為主要的問題。
醬料口味延續大多是依附于人工的記錄和不斷嘗試,很難保證完全統一。近年來,在數字化技術應用于食品加工領域后,口味標準化終于有了解決方案。通過引進自動化檢測分析儀,使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可以對麻度進行分級,目前辣度量化也有了基本分級,這給調味制作環節的標準化建立了良好基礎。
讓三餐變得更方便,拌飯醬撐起了年輕市場的新天地,加工工藝的升級和自動化設備的應用為醬料加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在現有基礎上不斷改進、創新是企業的職責,也是搶占消費者的關鍵。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