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香果作為一種特色經濟水果在市場上廣受消費者歡迎,國內種植規模正處于逐年增長的狀態。近年,國內多個鄉鎮村把百香果產業作為優先發展的重要種植業之一,助力當地貧困戶增收,百香果成“致富果”,產業發展迎來了較好機遇。
廣西凌云:“公司+基地+農戶”模式
近年來,凌云縣依托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百香果產業,依靠市場資源配置,合理調動生產要素,不斷加大資金扶持。凌云縣黨委政府積極引導群眾因地制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了凌云縣某公司在六作村建黃金百香果種植示范園,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百香果產業,有效激活了產業的“造血功能”,讓更多貧困群眾通過種植百香果脫貧致富。
江西安遠:“合作社+基地+貧困戶+電商”模式
近年來,江西贛州安遠縣的當地政府積極探索扶貧開發新模式,幫助貧困戶發展現代農業,讓百香果等深受市場青睞的水果變成果農的“致富果”。安遠縣采取“合作社+基地+貧困戶+電商”的模式,為當地果農搶抓時機采摘百香果提供技術指導,積極構筑政策、資金、銷售等扶持平臺。眼下正值百香果的大面積成熟時期,百香果種植作為一項短、平、快的增收產業,逐漸成為該地區部分群眾脫貧增收的一項新產業。
貴州天柱:“黨組織帶動、貧困戶參與”模式
近日,天柱縣竹林鎮的百香果種植基地的40畝百香果迎來采收期,預計收入30萬元。天柱縣規劃2020年百香果種植面積達5500畝,截至目前,已落實種植主體36個,完成土地流轉4000余畝,訂購中、大苗3700余畝,完成移栽664畝,棚架搭設完成465畝,覆蓋11個鄉鎮(街道),帶動貧困戶1900余戶6500人以上。天柱縣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選準百香果產業打造規劃化、標準化示范基地,以“黨組織帶動、貧困戶參與”的模式,讓百香果成為天柱群眾脫貧的“致富果”。
遼寧鐵嶺:建采摘園助農民增收
為推進鐵嶺現代農業示范帶建設,形成了引進、篩選、培育果蔬新品種和發展綠色水培蔬菜種植技術的產業鏈條。早在18年鐵嶺相關部門就在探索百香果、火龍果、鳳梨、木瓜等水果在東北的培植技術,鐵嶺縣依托當地農業科技企業,搭建農民實訓基地,提供優質果蔬品種,指導農民科學種植管理。今年百香果在鐵嶺試種成功,對外開放的采摘園一經上市便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前來體驗采摘樂趣。
小編結語:隨著百香果的營養價值及經濟效益的逐漸普及,市場將會不斷擴大。在這一背景下,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地區入局百香果產業,相關食品機械設備企業應積極探索百香果的更多效益為產業加碼。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