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是近年非常火的話題。區塊鏈本身不僅僅是數字貨幣,在食品安全也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而且現在已經有了實際的應用,如食品供應鏈溯源區塊鏈應用。為了更好地引導行業規范化、標準化發展,也為了幫助企業實現區塊鏈技術與自身業務更好地融合,近日,《食品供應鏈溯源區塊鏈應用規范》標準已通過審查。
據了解,我國在2000年后開始建立食品可追溯體系,并把保障食品質量安全作為追溯體系實際監管的重點。然而,傳統食品溯源體系也面臨著許多挑戰,例如由于食品供應鏈中源頭信息采集難度大、供應鏈參與主體較多,以及流通信息易被篡改,因此傳統食品溯源仍存在著產品流轉信息不清晰、溯源信息人為篡改及食品質量問題等等。
我國對食品安全問題十分重視,經過多年努力,食品溯源體系建設已初具規模。而今又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及物聯網等新科技手段,開發基于區塊鏈的食品溯源系統,即食品供應鏈溯源區塊鏈。
相比傳統食品溯源,區塊鏈去中心化、時序不可逆、不可篡改及數據加密等特性,從而有效地避免了流轉信息不清晰、溯源信息人為篡改及食品質量問題。可以說,區塊鏈技術與食品安全的結合是一個巨大的藍海市場,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更好地解決中國食品安全問題。
不過目前,雖說食品溯源區塊鏈應用蓬勃發展,但是絕大多數企業對區塊鏈如何與自身業務相結合仍然缺乏正確認知和方法手段。為了幫助更多企業實現區塊鏈技術與自身業務的深度融合,也為了引導行業規范化發展,相關標準制定刻不容緩。
日前,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團體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召開了2020年二季度第二次團體標準化工作會議。會上,由中物聯區塊鏈分會組織,山東商院國家農產品現代物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參與編制的《食品供應鏈溯源區塊鏈應用規范》通過了審查標準,同時建議將該標準名稱改為《食品追溯區塊鏈技術應用要求》,更契合標準的編制內容。
據知情人士介紹,《食品追溯區塊鏈技術應用要求》明確規定了食品供應鏈溯源中區塊鏈技術應用開展食品追溯的相關方要求、管理要求、應用流程、技術選型和上鏈數據要求等,主要適用于食品供應鏈中的相關組織和機構應用區塊鏈技術開展的食品追溯業務和服務,即適用于食品溯源各種應用場景,使得相關企業食品溯源“有標可依、有法可依”。
區塊鏈技術在食品溯源領域近幾年的應用熱度持續不減,無論是行業規范與標準的制定,還是企業的具體實踐都在穩步推進與加碼,食品追溯區塊鏈技術應用已然是大勢所趨。
相信隨著《食品供應鏈溯源區塊鏈技術應用要求》的制定,更好地幫助更多企業實現區塊鏈技術與業務的深融合,對于當前行業標準不統一、企業技術不規范等影響行業發展的亂象,起到了重要的指導和規范意義。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