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街小巷,食品小作坊幾乎無處不在,它們滿足市民對食品的多樣性需求的同時,也存在著不少食品安全隱患,一直是食品安全監管的重點和難點。近年來,涼皮、白酒、煎餅等食品作坊不斷整改提檔,接軌現代化生產工藝、設備,既滿足人們對小作坊美食的向往,又守住了食品健康安全的底線,讓“小作坊”走向“正規軍”。
涼皮作坊接軌現代化
據了解,在章丘區,“干凈、衛生、安全”是小作坊食品的“新代名詞”。據說,一涼皮小作坊將傳統工藝與現代化設備(如
涼皮機、包裝機、檢測設備等)相合,“老手藝”不斷煥發生機,從衛生條件到食品質量進行全面規范提升,保證了涼皮產品生產質量安全。如今涼皮作坊已走出一片更廣闊、規范的發展天地,實現“華麗變身”
酒坊整改提檔換“新衣”
食品小作坊與人們息息相關,在方便群眾生活、傳承飲食文化推動特色產業發展、增加就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一些小作坊由于受資金、場地等自身條件的限制,“臟亂差”現象一直比較突出。為了從從根本上解決小作坊食品“小、散、臟、亂、差”的難題,達川區有關部門加大對酒坊等小作坊的整治,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據說,經過整改,如今,酒坊等小作坊不僅建立了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欄,而且酒坊環境也變得干凈、整潔,并且更換了專業的
釀酒設備,原材料、產品也進行了分類擺放,同時利用自動
貼標機也給產品貼上了標識、標簽,有效確保百姓“舌尖安全”。
麥芽糖小作坊提檔升級
小作坊數量多,分布廣,常態化、精細化監管難度非常大。近些年,寧德市場監管部門一直引導小作坊規范生產,加快小作坊提檔升級,而今小作坊開始變身“優而美”的精工坊。據介紹,一家麥芽糖小作坊采用先進的自動化加工設備、包裝設備,并且車間里的功能區塊劃分明確,每個場所的工作臺面纖塵不染,從而保證麥芽糖產品生產安全、衛生。
煎餅作坊轉型升級促發展
贛榆區宋莊鎮康邑新村是典型的手工煎餅集聚村,普遍以家庭作坊為主。為進一步規范食品小作坊生產加工行為,解決煎餅作坊“小散低、臟亂差”的問題,該地相關部門加快推動食品小作坊規范發展和轉型升級。
據說,在統一工藝流程中,煎餅作坊同一分區內采用相同的加工工藝和生產設備,避免因工藝設置不合理導致的交叉污染問題,提高產品質量。
小作坊集中管理保障加工安全
據了解,珠海市香洲區的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集中加工中心已進入施工收尾階段,預計9月可竣工驗收。之后隨著加工小作坊集中加工中心的投用,將食品小作坊集中統一規范管理,強化源頭管控、杜絕“問題”食品流入市場,同時有利于解決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小、散、臟、亂、差”難題,確保市民群眾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
小編結語:食品生產小作坊,一頭系著萬眾創業就業,一頭系著人們舌尖上的安全。像日常生活中,涼皮、白酒、煎餅等很多美食大多來自小作坊的生產,憑借傳統經驗制作。但是許多小作坊在生產環境、工藝流程、生產設備等方面很難達到食品安全要求,致使“臟亂差”現象突出。而今,隨著市場不斷監管整治,小作坊接軌現代化,守得住健康安全的底線。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