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當前合成色素依然占據主導地位,但由于市場日趨青睞含天然成分的產品,天然色素的增速已超過合成色素增速,預計2025年,天然色素市場可達25億美元。誠然,不少天然色素研發與技術限制尚未突破,包括獲取難度相對較高,產業發展關鍵在于技術先進。
人工色素主要是為了促進人們的食欲,提高食品的商品價值而使食品著色的一類食品添加劑,可用于碳酸飲料、果汁飲料類、糕點、糖果、山楂制品、醬油、巧克力、冰淇淋、速溶咖啡等。按來源,國家列入衛生使用標準的人工色素為以下8種,包括胭脂紅、莧菜紅、日落黃、赤蘚紅、檸檬黃等。不過,在追求天然純粹與健康的風潮下,工業化人工色素卻開始背負罵名。
隨著健康飲食意識逐漸增強,人們希望食物能夠促進食欲,色彩符合期待,卻又同時保持天然,這讓天然色素的市場不斷逐年成長,預測2020-2024年天然色素的市場年復合增長率將以9%持續成長。2025年,天然色素市場可達25億美元。天然色素一般來源于天然成分,諸如甜菜紅、辣椒和葡萄,這些食品已經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與接受。
據了解,在食品、飲料新品發布中,天然色素應用較多的前3名分別是焦糖色素、辣椒紅素與胭脂蟲紅。其中,被廣泛運用的天然色素是焦糖色素,就是焦糖化后而成深褐焦糖色的著色劑,應用在可樂、醬油等產品中。
我國天然食用色素產品中次焦糖色素產量大,年產量約占天然食用色素的86%,主要用于釀造行業和飲料工業。其次是紅曲紅、梔子黃、蘿卜紅、可可殼色等,主要用于配制酒、糖果、熟肉制品、果凍、冰淇淋等食品。隨著現代食品技術的發展可以開發更多精細的產品,如從果蔬中提取花青素、類胡蘿卜素,從萬壽菊中獲得葉黃素,從棕櫚果萃取混合類胡蘿卜素等。
隨著市場對天然色素的需求與日俱增,如今天然色素的開發與應用己成為各行業科研人員普遍關注的課題。但是由于天然色素色澤等各方面不穩定,在其使用過程中易受各種因素(如溫度、氧化、添加劑、介質極性、金屬離子等)的影響而發生變色、褪色等方面的變化,進而影響其著色效果,嚴重制約了天然色素代替人工合成色素的進程。
雖然天然色素有其市場需求,但目前的確仍難以迅速發展,是因為有許多研發與技術限制尚未突破,包括天然色素資源較少、提取難度相對高,如果蔬中提取花青素。據了解,自然界有超過300種不同的花青素,他們來源于不同種蔬菜和水果,比如紫甘薯、紅甘藍、葡萄、黑加侖、藍莓、蔓越莓、藍靛果、紫胡羅卜等,顏色從紅到藍,但因其不穩定性,提取難度較高。
近幾年,得益于真空凍干、超微粉碎等先進技術的迅速發展與應用,很好地破解了果蔬中提取花青素遇熱容易被降解、氧化,以至于多種生物活性損失嚴重等難題。
據說,真空凍干在低壓真空下可保持花青素活性,發揮其應有的功效,再通過超微粉碎技術將其破壁粉碎為約2000-3000目超微粉劑,充分發揮花青素功能作用,并有利于人體吸收有效成分。
隨著消費市場快速升級,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工業不斷發展與壯大,食用天然色素發展在我國具有廣闊的前景。但是目前不少天然色素研發與技術限制尚未突破,包括獲取難度相對高等,產業發展關鍵在于技術先進。為此,行業人士還要加快天然色素獲取相關技術的創新開發,為產業步入發展“快車道”賦能添力。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