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五千年”,經過悠久的歷史發展以及各類生活習慣的結合,衍生出了一系列傳統小吃。我國的小吃種類數不勝數,光一個城市就能達到百八十種。其中,也有一些有名的小吃“發揚光大”,受到了全國人民的喜愛。但由于技術的限制,有些小吃還未能實現自動化生產,技術基礎有待進一步增強。
包春卷設備亟待研發
春卷是用面粉加水制成餅皮,在內部包入肉末、豆沙或薺菜等不同的內餡,下鍋炸呈金黃色即可食用。由于包春卷的步驟比較麻煩,現在消費者更樂于購買包好的半成品回家油炸食用。現在市面上不少食品企業都推出了半成品春卷,市場空間非常大。據某商超表示,有時一天能賣出近6萬只春卷。
但是,據業內人員表示,由于市面上包春卷的自動化設備并不成熟,所以春卷的制作基本由純人工進行。因此,春卷雖然味道好,卻只能小規模生產,無法實現標準化、產業化發展。針對這一現狀,國內科研人員要加快春卷包制設備的研發,在保證春卷結構緊密、不松散的情況下進行大規模生產。
裹粽環節未實現標準化
粽子是我國端午節的傳統節慶食物之一,由粽葉包裹糯米和各種配料制成。國內粽子口味繁多,現如今,粽子也不僅僅作為節慶食物,在日常早餐中也非常多見,市場進一步擴大。這也正在促進國內粽子產業向規模化生產發展。據悉,現如今,國內粽子生產的一系列自動化設備已經得到應用,包括粽葉
清洗機、餡料灌裝機、
真空包裝機、殺菌鍋等。
雖然大部分工序都實現了自動化生產,但在裹粽環節,卻仍以人工為主。某粽子生產企業在旺季需要雇傭幾百個裹粽師傅進行生產,人工成本非常高。對于開發裹粽設備而言,粽子形狀較為多樣化,成形、扎線等步驟仍是目前主要的開發難點。現如今,粽子的市場規模越來越大,實現裹粽環節自動化已成為產業的當務之急。
冰糖葫蘆生產自動化程度低
冰糖葫蘆源于宋朝年間,《燕京歲時記》中有記載:冰糖葫蘆,乃用竹簽,貫以山里紅、海棠果、葡萄、麻山藥、核桃仁、豆沙等,蘸以冰糖,甜脆而涼。現如今,各地大街小巷都能見到冰糖葫蘆的身影。但與它的受歡迎程度相比,冰糖葫蘆的自動化生產發展卻不盡人意。
據了解,冰糖葫蘆的生產主要工序可分為穿串、挖核、夾心、沾糖等步驟,多由人力手工操作生產。就目前來說,國內的穿串設備并不成熟,容易對果肉造成損壞,且生產效率并不比人工操作有更高的優勢。而挖核、夾心、沾糖等自動化設備在市面上更是鮮少見到,需加快研發腳步。
小編結語:近幾年,國內傳統小吃正在不斷進行工業化生產,包括餃子、湯圓、月餅等都已經實現了自動化生產。但更多的傳統小吃仍在依賴人工制作,機械化程度不高。對此,國內相關設備制造商可以嘗試研發各種針對傳統小吃的自動化設備,縮短傳統小吃的加工周期,提高生產效率,從而提升整個產業鏈的研發能力。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