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過去的端午節期間,粽子銷量直線上升。近幾年,國內粽子產業爆發新的生命力,不僅新口味粽子層出不窮,市場規模有所擴大,業內生產企業數量也持續增加。根據某資訊機構發布的數據,近五年來我國粽子相關企業年度注冊增速穩定在15%左右,2020年以來我國新增粽子相關企業近400家。粽子生產企業數量的增加,也將帶動粽子生產設備市場的擴大。
粽子由粽葉包裹糯米和紅棗、鮮肉、蛋黃、栗子等原料蒸制而成,是端午節慶食物之一。端午食粽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近幾年,國家鼓勵傳承傳統文化,粽子消費需求不斷擴大。根據消費數據顯示,2019年在端午節前一周,消費者共購買了1.23億只粽子,同比增幅超過250%。
市場上的常見的粽子通常是全包覆式的,即將粽餡塞入粽葉內后,通過折疊粽葉將粽餡全部封閉在內,然后蒸煮熟,再進行食用。由于制作工序繁復,工藝復雜,粽子多通過人工制成。現如今,為了滿足消費需求,粽子正在逐步實現標準化、規模化生產,相關的生產設備也在研發應用中。
據了解,在粽子生產中,淘米機、拌米機、灌米機、粽葉
清洗機、
真空包裝機、
殺菌鍋等得到應用,粽子生產正在由手工操作邁向機械操作。自動化設備的加入讓生產效率得到極大的提升,人工成本也有所降低。例如嘉興某企業研發的自動灌裝設備能按產品要求添加粽體,將粽體裝入特制的杯中,通過流水線送至員工的操作臺進行裹粽扎線,僅這一環節就可節省30%的人工。
而在真空包裝機、殺菌鍋等設備的幫助下,粽子的保質期大大延長,食品安全也得到了保障。據悉,粽子真空包裝的設備主要有給袋式真空包裝機、滾動式真空包裝機等,殺菌時則主要使用高溫殺菌鍋,延長粽子的保質期的同時,保持粽子原有的口感和營養價值。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粽子生產時,裹粽扎線環節還未能夠實現機械化。據悉,裹粽這一工序難度較高,包裹太緊的粽子容易夾生,太松的又會過爛,少了嚼頭。而且粽子有三角的、枕形的等許多不規則形狀,粽葉又酥脆易破。種種難點使得現在裹粽環節的設備研發進度慢,技術困境難以突破。
有業內人士表示,粽子這種勞動密集型產品,面臨的勞動力成本費用上漲形勢很嚴峻,技術革新迫在眉睫。現如今,機械化裹粽已成為行業降本增效的關鍵所在。對于相關機械制造商而言,加緊研發裹粽設備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重點之一,在解決人工生產效率低的同時,克服全自動生產導致的捆扎質量差,研發出高性能的裹粽機械。
想要包出好的粽子來,不僅要有好粽葉、好糯米,更需要穩定的工藝。而自動化生產設備的投入使用,讓粽子實現了自動化、標準化的生產模式,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都有所提升。但由于粽子制作工藝復雜,部分工序還未實現機械化,如裹粽、扎線等等,相關設備制造商也要加緊這類機械的研發落地。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