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杯奶,健康中國人”在這樣的口號下,牛奶成為國人飲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市場上的牛奶通常分為兩類:常溫奶和巴氏奶。隨著常溫奶業務增速放緩,越來越多的乳企開始進入巴氏奶業務,競爭日趨激烈。同時,巴氏奶生產的工藝——巴氏殺菌技術也在持續發展中。
巴氏奶與常溫奶不同,是由85℃以下的低溫巴氏消毒法處理的鮮奶,將牛奶中的有害微生物殺死,而保留有益菌群。通常保質期較短,但保存了絕大部分的營養和口感。隨著消費者對于高品質乳制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各個乳企紛紛加碼巴氏奶,巴氏奶將成為中國乳制品行業發展新的增長點。
近幾年,巴氏奶市場規模保持加速增長態勢。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巴氏奶市場規模達到308億元,同比增11%。并預計2018-2024年,市場復合增速將達到7.4%,高于常溫白奶的1.9%。但與此同時,巴氏奶的市場競爭日漸激烈,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如何突破同質化圍城?各大企業開始在殺菌工藝上下功夫。
巴氏奶是由巴氏殺菌法處理,目前市面上的巴士殺菌法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將牛奶加熱到62~65℃,保持30分鐘以后急速冷卻到4-5℃。經此法處理后,可殺滅原料奶中的致病性細菌和絕大多數非致病性細菌。
另一種則是將牛奶加熱到75~90℃,保溫15~16分鐘,其殺菌時間更短,工作效率更高。但這種方式溫度更高,相對于前者而言,會有更多的營養物質流失。近年來,巴氏奶市場的持續擴大讓巴氏消毒設備在產業的的應用率提升。但是,巴氏消毒工藝生產的奶即使在冷藏環境下,其保質期也非常短,成為產品痛點之一。
現如今,如何改進生產工藝,在保障風味的同時延長產品保質期成為各大企業發展的痛點之一。據了解,江蘇某乳屏生產企業研發團隊經過反復調整思路和試驗,創新性地將“INF0.09秒超瞬時殺菌技術”應用于牛奶殺菌,成功保留更多牛奶天然活性蛋白,同時高效殺滅致病菌。該技術將傳統傳統巴氏鮮奶2至10天的保質期延長到了19天。
根據某研究所披露的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乳品市場依然以常溫奶產品為主,低溫巴氏奶/常溫奶的消費量占比分別為28.6%/71.4%。可見巴氏奶的市場天花板還很高。隨著乳企大量入局,在和跨區域巴氏企業之間圍繞低溫全面布局和整合的“競賽”已經拉開序幕。而針對乳制品市場出現的同質化現象,企業也應及時調整產品結構,針對殺菌技術做出創新,用更高的口感和高唱的保質期來俘獲消費者。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