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殊時期,團餐需求增長,某快遞企業此時殺入外賣市場。近日,某快遞企業上線了外賣平臺小程序,主打企業團餐配送服務,剛一推出便引來熱議。為何團餐外賣市場會成為一塊“香餑餑”,能讓快遞企業如此重視?目前,整個外賣市場仍處于“兩家”雙寡頭壟斷的局面,并在團餐市場藍海已開始“泛紅”的背景下,企業能順利分得一杯羹嗎?
其實,團餐市場一直是一塊未被開發的藍海區域。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團餐市場消費規模就已達到萬億,2019年中國團餐的市場規模高達1.5萬億元,占整個國內餐飲市場33%左右,預計到2021年行業整體收入規模將增長至1.8萬億,主要覆蓋院校、企事業單位等各種群體,這些群體不但消費頻次高,粘性也高,有長期的消費屬性。
可以看出,團餐的市場規模不可估量,未來仍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特別是新模式和新技術帶來的新市場前景,是資本爭相入局團餐市場的原因,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那么,在整個外賣市場仍處于“兩家”雙寡頭壟斷的背景之下,被稱為餐飲業“后一片藍海”的團餐市場,新入局的企業能順利分得一杯羹嗎?
從總體上來看,整個團餐市場的集中度不高,魚龍混雜,同成熟的團餐市場相比,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團餐企業普遍毛利率較低,須靠量提高利潤,沒有資源的新入局的企業很容易摔得“粉身碎骨”。
更為重要的是,與社會餐飲不同,團餐供餐需求穩定且巨大,對食品安全及自動化程度、機械化程度、標準化程度、供應產業鏈等方面有較高的要求。
此外,受限于傳統餐飲行業經營模式,大部分團餐企業正面臨著食材原料采購成本高、品牌升級困難、后廚設備升級改造困難及企業信息化建設落后等多重難題。對此,業內人士分析建議,團餐企業應采用中央廚房模式,通過專業的
中央廚房設備,有利于加快后廚設備升級改造,餐飲管理智能化升級,減少食材原料采購成本,保障餐食加工安全,并推動自動化、標準化進程。
如今,隨著越來越多的資本不斷進入團餐領域,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中尾部團餐企業的生存壓力,但在行業洗牌的過程中,團餐也將呈現出自動化、機械化、標準化、智能化發展趨勢。
目前,有團餐企業已開始采用中央廚房模式,并配有凈菜加工設備、自動米飯生產線、冷藏保鮮設備等,實現生產自動化、規模化、標準化,這也是團餐行業發展趨勢的必然選擇。
近些年,團餐的表現堪稱“黑馬”級別。隨著人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外賣持續擴大化以及食堂日益顯著的社會化趨勢等,也都將持續推動中國團餐產業的發展。再加上,企業紛紛入局,團餐也正由“藍海”變“紅海”,團餐持續高漲的增長態勢未來還將繼續。
然而,面對巨大的團餐市場發展潛力,新入局的企業還要著力解決食材原料采購成本高、企業信息化建設落后等多重難題,或通過采用中央廚房模式,加快后廚設備升級改造,餐飲管理智能化升級,不僅提高了餐食加工自動化、機械化標準化水平,有力地保障餐食加工安全,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食材原料成本等,增強市場競爭力。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