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規模以上食品企業營收達到81186.8億元,同比增長4.2%。近幾年,我國食品工業發展迅速,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伴隨著消費新趨勢的不斷涌現,在接下來的時間里,食品工業還將繼續進行調整、轉型、升級。對于行業內企業來說,也是挑戰和機遇共存。
近幾年,我國食品企業數量持續增長。據了解,2019年我國食品制造業匯總企業單位數達到8291個。與此同時,行業內也涌現了不少。在消費市場以及行業巨頭的帶領下,食品工業出現了多個發展新趨勢,包括食品合成生物學的研究、食品危害物的發現與控制、食品機械的智能化發展等等。
食品合成生物學研究深入
合成生物學是二十一世紀興起的一門研究,包括基因剪切、遺傳密碼構建等。目前,合成生物學在醫藥領域的發展較為深入,但近兩年,它在食品的生產制造中也開始得到應用。例如為我們現在常見的轉基因食品,就是在合成生物學、基因工程等理論基礎上實現。
如今,合成生物學在食品領域的研究不斷深入,未來發展前景廣闊。例如在人造肉領域,可通過取得動物肌肉上的干細胞來人工培育肉類,這項研究在不少國家都非常受資本青睞;再例如低熱量甜味劑的生產領域,利用合成生物學的方法進行生產的成本遠低于在自然界尋找、培養相關植物并生產低卡糖的成本。
食品危害物的發現與控制
在食品產業鏈中,食品質量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現在的消費者對食品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相關法律法規也一再加嚴,這對食品微生物檢測技術提出了挑戰。我國食品微生物檢測技術發展迅速,相關技術和設備都在不斷得到完善。目前我國應用的微生物檢測設備包括自動菌落成像分析系統、全自動微生物鑒定儀、熒光酶標儀等等,種類非常豐富。
但隨著食品工業的不斷發展,微生物檢測也變得更加多樣化、精細化,促進微生物檢測設備向前發展。據悉,未來在食品微生物檢測領域,食品微生物代謝技術、食品微生物免疫檢測技術、食品微生物抗體檢測技術這三類技術的研究將會更加深入,使檢測的重復性更高、檢測速度更快、成本更低。
食品機械的智能化發展
自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型信息技術開發以來,智能制造已成為食品工業的大趨勢。并且,隨著企業越來越重視生產環節的降低、提質、增效,智能機械的應用率持續增長。如今,在技術人員的努力下,國內智能化
食品加工機械層出不窮,如碼垛機器人、協作機器人等,為食品加工企業提供了技術支撐。
但對于食品機械制造企業來說,要想搭上去往工業4.0的“順風車”,還需加快智能技術與食品機械的融合,完成智能制造的轉型升級。例如提高
傳感器性能,使底層生產數據的采集更加精確;結合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讓生產數據的分析、記錄更加準確;融入人工智能來幫助企業建立生產模型,生產實現高自動化。
小編結語:經濟設備的飛速發展也讓食品產業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如環境污染加劇、人口增長快、食品供給緊張等等。我國食品工業如何解決這些挑戰呢?這還需要食品工業內企業把握住行業內新的發展趨勢,深入理論研究、完善檢測技術、實現智能制造,升級食品工業傳統的生產工藝和技術,滿足食品供應的同時,帶來更高的質量和營養。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