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原因和自然原因的推動下,國內地區與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處于不平衡狀態,東部和中西部的經濟技術水平有較大差異。為了平衡各地區之間的發展差異,扶貧工作是我國國家政策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近兩年,在基層工作人員的努力下,國內產業扶貧工作正開展得“如火如荼”,尤其是因地制宜的農產品加工業,為產業扶貧“撐起”一片天。
青海:青稞育種及產業化成重點工作
青稞是青藏高原的特產,青海省是國內青稞種植大省,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牦牛和青稞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把青稞育種及產業化列入“十三五”重點工作。省內不少地區也在通過青稞深加工產業實現脫貧致富,當地門源縣境內某釀酒公司就采用青稞作為原料,采用自動化
釀酒設備來生產青稞酒。
磐安:探索茶葉扶貧新模式
茶產業作為我國的傳統產業,也是扶貧工作中的重點產業之一。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其良村積極探索茶葉扶貧新模式,2019年當地茶葉銷售量達到2200多斤,并采用炒茶設備進行高質量、高效率生產。此外,還建起了冷庫和質量檢測室等,以保證茶葉品質,促進村集體增收。
新疆:深耕沙棘加工產業
在新疆,沙棘是一種常見的水果。近兩年,隨著其營養價值的發現以及扶貧工作的推進,沙棘產業的深加工產業正在不斷發展中。新疆烏什縣就于近兩年接連引入沙棘原漿、沙棘果汁、沙棘油、沙棘茶等產品生產線,深耕沙棘深加工產業。
榆林:紅棗深加工產業扶貧
陜西省榆林市于近段時間實施了紅棗深加工產業扶貧項目,就快當地脫貧致富的腳步。為了提高紅棗產品的附加值,項目內某食品公司與研究院合作研發了紅棗發酵飲料,同時也引入了紅棗干制生產線生產紅棗干。此外,當地將建設清澗紅棗深加工項目、子洲黃芪深加工項目、佳縣甜葉菊種植提取項目、馬鈴薯深加工和育種項目等等。
碭山:延伸酥梨加工業
隸屬于安徽省宿州市的碭山縣近兩年大力開發水果深加工項目,例如當地大面積種植的酥梨,在各種生產加工設備的支持下,被做成梨膏、梨膏棒棒糖等深加工產品,提高酥梨的附加值,拓寬產業鏈。
蒼南:獼猴桃深加工紅火
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近兩年的脫貧工作也頗有成效,就拿獼猴桃來說,當地的獼猴桃種植總面積達40.6萬畝,不僅種植面積大,深加工也“紅紅火火”。蒼溪縣內某食品公司開發生產出獼猴桃濃縮果汁、果醬、果酒等10大類56個規格的產品,年收購加工獼猴桃2.1萬噸,年銷售額達到8億元。
小編結語:扶貧開發是我國政府和社會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戶開發經濟、發展生產、擺脫貧困的一項長期性的社會工作。在這其中,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是扶貧工作的重點方向之一。而基礎農產品加工設備的持續創新研發,也成為了扶貧工作的重要支撐力,有利于幫助貧困地區實現更高的經濟效益。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