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9中國小麥產業發展暨質量發布年會在江蘇省靖江市召開。會上就小麥育種研發、生產管理、流通加工、市場需求等多個環節進行了探討。近兩年,隨著小麥育種不斷優化,我國小麥的品質和產量都有了極大的提高。如今,我國小麥產業還在向著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的戰略性高地邁進。
我國是世界上主要的小麥生產國和消費國之一,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小麥播種面積達到24268千公頃,小麥總產量達到13143萬噸。但同時,也有業內人士指出我國小麥產量雖穩定上升,卻缺少持續增長動力。
伴隨著消費升級,消費者對小麥制品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對于小麥產業來說,亟需通過擴展產業鏈、提升產品價值來滿足消費者需求,推動小麥產業的升級發展、提質增效。那么,如何才能豐富小麥的產業形態、延伸產業鏈呢?深化小麥加工就是途徑之一。
據了解,我國小麥加工包括了制粉、飼料等等。數據表明,2017/2018年度我國小麥制粉消費9300萬噸,與上年相比增幅5.08%;飼用消費及消耗1500萬噸,同比增加114.29%。不難發現,雖然近兩年,我國小麥加工數量有所增長,但仍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
據悉,目前小麥食品加工裝備的制造和升級讓小麥突破了主食產業化的發展瓶頸。因此,產業內企業還需通過科技力量來驅動產業發展,利用自動化生產機械來推進小麥深加工,促使產業價值鏈從低端向中轉變。
河南省淮陽縣某食品企業于今年擬投資5000萬元建設一個饅頭生產項目,該項目包含了年產3000噸饅頭生產線,在當地形成一個規模化放心饅頭生產基地,預計將實現9000萬元年產值,為小麥帶來高附加值。同樣位于河南省的某食品企業也于近兩年引入5條不同型號的智能化饅頭生產線,日產量可達30萬個。
位于山東濱州市的某食品有限公司于今年投產一條年產20萬噸的智能化花色營養掛面生產線,該生產線的投入不僅提升了小麥的開發利用價值,還讓生產過程變得更加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提高掛面產量的同時,降低了人工成本的投入。
值得一提的是,小麥產業在加速轉型的同時,相關生產設備也正在不斷創新。就拿掛面生產設備來說,山東某機械公司于今年發布了一款新型1500型掛面生產線,相較于1000型生產線來說,不僅產能增加到100噸/日,其自動化程度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并且,該產線利用了空氣源熱泵進行排潮,節省能耗,綠色環保。
我國小麥種植歷史雖然久,但小麥的產業化起步較為遲緩。目前產業內的加工企業不僅規模小,加工水平也才處于初級。對此,還需產業內企業利用自動化、智能化生產設備來提高小麥生產能力,延伸產業鏈的同時,帶動價值鏈向中轉變,從而促進我國小麥產業的長遠可持續發展。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