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食品工業發展,我國食品科研能力得到快速提升,食品學科已在上具有重要話語權。但是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AI、生物工程等新技術的應用,使傳統食品產業面臨轉型升級的迫切任務,行業面臨的嚴峻挑戰和發展機遇。日前,在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上,多位食品行業大咖共話,尋覓食品行業創新之道。
郭傳杰:新科技革命背景下食品行業如何實現創新
目前,社會正處在一個科技大變局的節點上,科技創新給傳統行業賦能,對統制造業“改造、轉型、升級”、“以大數據、云計算、AI為核心要素,重塑行業生態,提高全行業的效能”三種模式推進產業創新。
筆者獲悉,會上,中國科學院原黨組副書記、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原會長郭傳杰表示,“在新科技革命背景下,產業創新將以三種模式推進,而對食品行業來說,這三種模式值得借鑒”。
另外,對于行業如何實現創新,提出了幾點建議。其一,產業創新要注意在創新源頭、創新轉化、創新生態這三個環節全面發力,不能只在一個方面創新;其二,企業必須高度重視數字化、網絡化,基于大數據的引導實現創新;其三,要注重為消費者創造新的市場,更好地引導和創造消費者需要的需求。
陳堅:全鏈條技術融合將成為食品產業的新模式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食品工業和農業產品日趨豐富,加之消費結構的調整升級,人們對于食品的要求進一步走向了“營養”和“健康”。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名譽副理事長、江南大學校長陳堅認為,“食品科技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美好生活的民生基石,是實現健康中國的堅實保障”。
但是,當前我國食品科學技術領域面臨著若干主要問題,例如裝備自主創新能力低、食品毒害物檢測對國外的依賴度高、加工增值和資源利用不足等等。因此,為了解決質量、食品安全和營養等問題,未來食品科技將依托食品合成生物學技術、食品感知科學等技術進行發展。另外,綠色制造技術突破成為食品持續發展的新驅動,食品加工智能化裝備成為工業升級的新動能,食品全鏈條技術融合成為食品產業的新模式。
王旭東:產業創新需企業家、科學家精誠合作
隨著產業的發展,我國食品科研能力也快速提升,食品學科已在上具有重要話語權。但是人工智能、大數據、生物工程等新技術的應用使傳統食品產業面臨轉型升級的迫切任務,也是實業界和科學界面臨的嚴峻挑戰和發展機遇。而行業人士認為,破解難題的鑰匙在于“創新”二字。掌握更多關鍵技術,掌控產業發展主導權。其中,則需要企業家、科學家深入交流、精誠合作。
在會上,某網總裁王旭東表示,“隨著我國食品產業的不斷發展,食品科研能力也得到快速提升。在傳統食品產業面臨轉型升級的當下,企業應不斷加快創新,這需要企業家、科學家深入交流、精誠合作。”
小編結語: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穩中有進的向前,人均居民收入也得到提高,進而帶動了人們對消費需求的進一步釋放,其中食品行業作為主要的基本消費市場受到了較大的發展刺激。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食品企業工業增加值較為穩定。
不過,食品工業穩定發展,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滿足人們吃得好、吃得營養健康需求的同時,也要尋覓食品行業創新之道。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