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消費食品結構不斷升級,更多進口食品正不斷豐富我們的餐桌。近日,國內進口食品研究院在進博會現場成立,為研究建立食品質量安全標準化體系、進口食品中國標準化系統構建等,保障人們進口“舌尖”美食的食用安全發揮著重要作用。另外,《2019年度中國進口食品行業報告》出爐,報告顯示,肉類及制品、水海產品及制品、乳品成為非常受中國消費者歡迎的食品。
肉類及肉制品
近兩三年以來,豬肉進口總量也一直保持著高位。目前,豬肉市場的準許進口國名單上主要是包括德國、西班牙、美國等20多個國家。數據顯示,從總進口量來看,西班牙占比高,達19.41%,德國次之,占比19.15%,美國則為7.18%。今年,由于受到非瘟疫情影響,豬肉進口量很可能會超過2016年,預估高點在200萬噸,保守來看也有170萬噸。
當然,同國內肉一樣,進口肉類及制品的品質安全仍是消費者關心的問題。據了解,有關部門對華出口肉產品國家嚴格按照中方標準對擬輸華肉產品企業進行審核,并且借助先進的肉制品檢測儀、瘦肉精分析儀等
食品檢測儀器加強肉品檢測,確保肉類品質安全。
相信,隨著豬肉進口數量增加、恢復生豬生產的相關政策措施逐步落實落地,豬肉價格將會逐步企穩,滿足肉品消費需求。
水海產品及制品
據某地海關統計,1—9月,該地進口水海產品11.9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20.2%。其中,凍墨魚和凍對蝦是主要的進口品種。而金槍魚等海鮮的進口量不斷增加。自2019年1月開始,我國對進口自冰島、秘魯等國的海產品實施零關稅,主要涉及的產品有金槍魚、大馬哈魚、鮭魚、生蠔、扇貝、龍蝦等。受益于此,水海產品進口量同比增長顯著。
隨著消費市場不斷升級,人們對進口水海產品及制品需求增加,同時新鮮品質要求也在提高。進口海產品日益受歡迎,這和保鮮、儲運條件的改善也有很大關系。
由于海產品的保鮮效果受溫度、氧氣、冰晶、濕度的影響,采用冷藏車、
冷藏箱等冷藏保鮮設備進行貯運,通過根據不同進口水海產品的特點調節冷藏溫度,從而確保了進口冰鮮水海產品由產地到餐桌的新鮮品質。
乳制品
2008年之后,中國牛奶自給率從95%逐漸下降到2018年只有70%。我國不斷上升的牛奶消費量,離不開進口的支撐。我國鮮奶、奶粉、乳清等乳制品的進口量呈現飛速增長,奶酪、黃油等乳制品的進口量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長。行業人士分析認為,中國乳制品需求增長較快、國內原奶供應不足等因素是乳品進口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未來10年,中國將繼續成為主要的乳制品進口國。
隨著進口乳品來源不斷增加,國內食品行業對乳品原料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滿足,進口乳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高。筆者獲悉,為保障進口乳制品質量安全,某地完善進口乳制品檢驗檢疫法規,嚴格口岸檢驗檢疫等,有效保障進口乳品的安全,讓消費者買得放心。
小編結語:2018年,中國食品進口金額高達735.7億美元,是20年前的18.2倍。其中,肉類及制品、水海產品及制品、乳制品進口額突破100億美元,進口食品正不斷豐富人們的餐桌,日益成為國內消費新動能。另外,相信隨著相關食品設備的不斷發展與應用,也為進口食品的品質安全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守護好人們進口“舌尖”美食品質安全。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