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制品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較為頻繁的食物之一,原奶是乳制品生產中不可缺少的原料。我國原奶產業從2014年開始陷入低潮期,隨著乳制品市場“漲潮期”的到來,原奶市場也進入了回暖階段。如今,冷鏈物流的建設與完善也讓原奶上下游產業鏈得到進一步集中。
根據國家農村農業部統計,十月周國內內蒙古、河北等10個奶牛主產省(區)生鮮乳平均價格3.75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漲0.5%,同比上漲7.8%。從統計數據上看,這也創下了2014年奶價大跌以來反彈的新高。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國內的原奶行業已經走出低谷,進入2~3年的上行周期。
除了價格回升,原奶行業也出現了一些其他的變化,例如上下游企業之間的連接更加緊密。尤其是近兩年,在國內消費升級的趨勢下,鮮奶制作的乳品更受到市場追捧,國內下游乳企開始和上游的原奶企業建立更緊密的關系以控制奶源。在這一過程中,冷鏈物流的建設完善成為“背后推手”之一。
冷鏈物流與普通物流不同,它是指讓冷藏冷凍類食品在生產、貯藏運輸、銷售,到消費前的各個環節中始終處于規定的低溫環境下,以保證食品質量。所以它比一般常溫物流系統的要求更高、更復雜,建設投資也要大很多。
近兩年,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我國冷鏈物流已經駛上了發展“快車道”。根據數據顯示,2018年冷鏈物流市場規模達到3035億元,比上年增長485億元,同比增幅19%。并且未來市場規模將保持增長趨勢,預計到2019年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將達3800億元,2020年將近4700億元。
此外,政策的發布也為冷鏈物流市場的帶來利好。2017-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安全委員會、工信部、公安部等20余個國家部委出臺了15部涉及冷鏈物流產業的政策規劃。今年年中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中也指出,要實施城鄉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等補短板工程。另外,由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中物聯冷鏈委等起草的《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冷鏈物流衛生規范》也正在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中。
隨著市場的進一步擴大以及市場環境的標準化,冷鏈物流也面臨著新的發展趨勢。例如冷庫,如今的生產銷售企業對冷庫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冷藏存儲功能,而且還要求有冷庫要具備分揀處理能力,成為更加便于存取的訂單處理和貨物中轉的新型冷庫。因此,相關制造商還需提高冷庫內配套設施的建設能力,打破冷庫功能的單一化。
而對于食品流通的重要工具——冷藏車而言,則要提升車輛的密封性和耐久性。例如車輛的板材用重量輕、強度高的蜂窩夾層板、聚丙烯板、高強度PVC板、聚氨脂復合板等來代替膠合板;或在連接方式上進行改善,用型材扣接加高強度膠粘接代替螺釘緊固連接和焊接,節約材料的同時提高耐久性等等。
隨著奶價的上漲,原奶企業陸續擺脫了巨虧的局面,重新進入盈利階段。在這一關口上,冷鏈物流能幫助企業更好地控制原奶品質。而冷鏈物流相關企業也要正確認識市場需求,提升基礎設施性能,從而提高冷鏈物流的運輸效率。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