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是很多人向往的圣潔之地,但除了文化,青藏高原上還有一種食物也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那就是青稞。如今,青藏高原上的青稞產業正從單一種植向大產業鏈延伸。并且在面食設備、
發酵設備等
食品加工機械的助力下,青稞產業的工業化進程正在不斷加快。
青稞耐寒性強,生長期短,高產早熟,適應性廣,是青藏高原等高寒農業區的主要糧食作物。它作為大麥的一種特殊類型,其營養成分也較水稻、小麥、玉米更高,是食用、飼用、釀造及藥用兼用的作物。
我國的青稞種植加工主要集中在西藏、青海等地區和省份。數據顯示,2018年,西藏青稞的總種植面積增至211萬畝,產量突破80萬噸;青海青稞種植面積達到100萬畝,青稞產量16萬噸青稞商品化率高達83%以上。
作為青藏高原地區的主要作物,青稞有許多傳統的吃法,青稞酒就是其中之一。傳統的青稞酒制作通常是將青稞清洗、煮熟后加入酒曲,在陶罐或木桶內封閉發酵。但這種傳統的方式效率較低,不能進行大批量制作,并且食品安全也無法得到有效保障。
為了提高生產效率,某青稞酒生產企業引入了
發酵罐來進行生產。發酵罐的無菌環境能防止外界空氣影響酒的發酵過程,提高酒品質的同時還能有效保障食品安全。隨著市場上發酵設備的不斷創新,智能化發酵設備在食品工業開始得到應用,發酵過程的控制更加嚴密,進一步降低企業的人工成本。
糌粑也是青稞的一種傳統吃法,它是指將青稞洗凈、晾干、炒熟后磨成的面粉,食用時用少量的酥油茶、奶渣、糖等攪拌均勻,用手捏成團即可。此外,糌粑還可以用來熬粥喝,食法多樣。在糌粑的工業化生產中,則可以使用干燥、粉碎等食品加工設備。
由于自然干燥遠不能滿足生產發展的需要,各種自動化干燥設備被廣泛應用到食品生產中。市面上的干燥設備種類豐富,根據不同的操作壓力可分為常壓式和真空式;按不同的生產方式可分為間歇式和連續式;按不同的運行原理可分為對流加熱式、輻射傳熱式、傳導加熱式、高頻加熱式等等。
如今,隨著食品工業的進一步發展,生產廠家對食品干燥設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現今的食品干燥設備制造商正在不斷加大設備自動化、技術工藝、設備結構等方面的研發和優化,促進干燥設備向高性能、低能耗、環保型等方向發展。
秋天正是青稞成熟的季節,青稞產業的發展也蒸蒸日上。除了實現傳統青稞食品工業化生產,不少青稞企業還研發出了青稞米、青稞粽、青稞爆米花等產品。業內人員表示,未來青稞產業還將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健全完善全產業鏈。相關生產企業也需利用發酵、干燥、粉碎等自動化食品加工設備持續推動產品質量的提升,從而實現產業的“彎道超車”。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