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某地舉行了茶葉炒制技能競賽,展現(xiàn)傳統(tǒng)手工炒茶的魅力。炒茶師傅們紛紛一展身手,熱鍋、殺青、揉捻、干燥等等,不斷翻炒茶葉,讓現(xiàn)場的觀眾大飽眼福。誠然,隨著
茶葉機械的快速發(fā)展,炒茶機的出現(xiàn)使得茶葉加工效率大大提升,并且無需人工翻炒茶葉,機器翻炒省時省力,同時炒制的速度、時間、溫度可控制,保證茶葉品質。
據介紹,
茶葉炒茶機一般多個組件構成,包括機架、溫度
傳感器、轉速調節(jié)旋鈕、定時器、變壓器、炒鍋和自動加料裝置等等。其中,溫度傳感器、定時器在炒茶溫控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用戶可以通過調節(jié)溫度控制系統(tǒng),溫度傳感器可以把炒鍋內溫度反饋到溫度控制裝置中,使炒鍋內溫度與加熱時間能夠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從而確保炒茶的品質。
不過,用戶使用炒茶機過程中,需要了解五個方面,保證炒茶機安全運行,保障炒茶質量。
其一,同其它設備一樣,炒茶機使用之前需要進行調試,并觀察溫度,以及其它技術參數能否滿足茶生產加工的要求,例如茶葉殺青時間,通常春茶殺青的時間1分鐘左右,而夏茶殺青時間不能太長,一般不到1分鐘;如若是茶葉烘干,毛火、足火烘干茶葉的時間、溫度不一樣,否則可能直接影響茶葉的品質。因此,這就要求炒茶機滿足不同茶葉的工藝要求。
其二,茶葉加工前,經過調試,待所有機械達到正常溫度后開始。需要注意的是,炒茶加工中處理好溫度、時間、速度、投葉量、鮮葉質量技術要素的相互關系,根據工藝需要適時調節(jié)相應的參數,投葉量多少根據炒茶的溫度而定。
另外,炒茶過程中一定要伴隨著旋轉翻動,使茶葉均勻受熱,待茶葉變柔軟,葉色暗綠,隨后進入其它工序。
其三,通常來說,茶葉鍋炒制完成之后,由電機驅動擺臂裝置擺動后拉動鋼繩將出料門打開,壓板繼續(xù)轉動將茶葉輸送至下一炒鍋。該鍋內的壓板電機帶動壓板旋轉炒制茶葉,茶葉進入里條階段,同時下料斗再繼續(xù)向一號鍋內投茶。
不過,用戶要提前將第二炒鍋的炒制時間、溫度設定好,避免茶葉輸送鍋中而因炒制溫度不適宜影響茶葉質量。
其四,炒茶結束后,及時關閉炒茶機。值得一提的是,炒茶機不能在沒有炒茶葉時發(fā)生空轉,不僅增加耗電量,還可能造成壓板在空轉時磨破壓板布,影響炒茶機的使用壽命。
后,電動炒茶機的使用,對供電質量和供電可靠性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用戶要了解供電設施是否完善,并反饋有關部門加強主電網骨架建設,增加低壓供電設施的完善,進行低壓電網進行改造,全面有效提升了配電網供電能力。
這樣炒茶機炒茶用電無憂,并且將炒茶工從繁重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省時省力省成本。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