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穩定生豬生產,保障豬肉供應,交通運輸部近日聯合農業農村部印發《關于對仔豬及冷鮮豬肉恢復執行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的通知》,明確自2019年9月1日起,對整車合法運輸仔豬及冷鮮豬肉的車輛,恢復執行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這一文件的發布,也將為冷鏈物流市場帶來利好。
據了解,豬肉進行運輸前要先進行清洗、消毒處理,隨后利用冷鏈物流進行運輸。業內人士表示,肉品統一冷鏈配送解決了運送途中不必要的污染、肉品運送過程中可能夾帶不合格豬肉等問題,是保障肉品質量安全的重要舉措。
豬肉能夠進行長途運輸,離不開冷鏈物流的發展。如今,隨著生鮮市場需求擴大,冷鏈物流發展前景向好。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達3035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加48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中國冷鏈物流需求總量達到1.8億噸,比上年增加3300萬噸,同比增長22.1%。
豬肉的冷鏈運輸將會加速冷鏈物流市場的成長。據悉,以往我國主要以運送生豬為主,但受非洲豬瘟疫情的影響,國內大部分省份禁止生豬跨省調運。為避免國內豬肉市場供需平衡差異加劇,,河南、山東、吉林等主要產區和上海、浙江主要銷區意向達成豬肉產銷對接模式,利用冷鏈物流運輸豬肉,進行“北肉南調”;吉林省省內也將實施“點對點”生豬調運。
雖然冷鏈物流市場發展空間巨大,但作為一個新型產業,行業內部還存在一系列不足之處。國內冷鏈物流市場分散度較高,在運輸時會出現“斷鏈”的情況。這主要是目前我國冷鏈物流的基礎設備不完善、冷庫位置分布不均衡;冷藏車性能低下;物流信息化水平低等原因造成。
對此,相關企業要通過合理布局冷庫建設來保障冷鏈物流的完整,提高運輸效率,降低食品腐損率。還要加大對
制冷設備的研發投入,提高制冷設備的技術水平,提升系統集成能力。還要加強壓縮機、管路、風機等核心部件的穩定性,在此基礎上再進行輕量化設計,提高產品品質。
此外,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應用也將成為冷鏈運輸行業主要發展方向之一。在物聯網技術的加持下,冷鏈運輸車輛將會變得更加智能化,安全性提高的同時,溫度全程監控也會成為基本技能。
冷鏈物流面臨一個廣闊的發展空間,未來食品生產企業對冷鏈物流相關設備的制冷性能和時效性的要求將會逐步提升。對此,相關制造企業還需以專業化、差異化為發展核心,通過提升設備穩定性和智能化水平來提高運輸效率、降低損耗率,為生產企業提供類型更加豐富、品質更加可靠的物流運輸。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