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帶一路”、關稅減免等利好政策的帶動下,我國進口食品行業變得愈加繁榮,消費升級趨勢明顯。為了保障食品安全,《“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中提出進口食品需要在包裝上貼上中文標簽。為了響應政策,不少地方政府于近日開展了進口食品的專項檢查行動。
舟山市——進口商品專項整治活動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市場監管部門自今年2月開始,在全區范圍內開展了進口商品專項整治活動,對全區范圍內的超市、各類進口食品專營店、母嬰店等的進口食品、保健品進行全面檢查、整頓。
截至目前,專項整治共查獲涉嫌銷售無中文標簽食品案近10件,針對檢查發現的合格證明材料不齊全、進銷貨臺賬不完整等問題下達責令整改通知書,并根據調查結果進一步處罰,有效凈化了進口食品經營秩序。
哈爾濱市——進口食品、嬰幼兒配方食品等專項整治
針對近一年來進口食品以及嬰幼兒配方食品抽檢不合格多發的情況,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里區市場監管局開展流通環節進口食品、嬰幼兒配方食品等專項整治。本次專項整治的重點品種:一是進口食品、進口肉及肉制品、進口水產品等;二是嬰幼兒配方乳粉和嬰幼兒配方食品。
此次專項治理嚴格檢查經營者的主體資格、經營者履行進貨查驗和查驗記錄等法定義務情況、嚴查經營者是否在進口食品的預包裝上貼了中文標簽,并對行動中發現的違法經營行為進行了停業整改。
北京市——開展進口食品、酒類專營店開展專項檢查工作
前不久,北京市海淀區根據海淀區局食品流通監管科下發的指示,專門對轄區內流通領域的進口食品、酒類專營店開展專項檢查工作。此次共檢查進口食品和酒類銷售流通單位12戶次,出動執法人員5人次。
檢查行動中重點對對進口食品經營者主體資質、進貨查驗制度、索證索票、入境檢驗檢疫合格證、入境通關證明、張貼標注中文標簽情況、產品的生產日期、保質期等信息進行檢查,提高銷售單位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確保轄區食品安全。
小編結語:近年來,中國進口食品的市場總額年平均增長率高達10%~15%。2017~2018年中國進口食品貿易額達到449億美元。由于國家政策的利好以及跨境購、自貿商城等銷售渠道的發展,進口食品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增長。據估計,未來五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3.22%,2021年中國進口食品貿易額將達到510億美元。
而我國對進口市場的貼標規定也將帶動
貼標設備市場的擴大,
貼標機能夠規范進口食品包裝上的標簽粘貼,確保包裝上的標簽不脫落、不變形,標簽內容清晰,避免產品出現標簽不合格的情況。地方政府加大對進口食品的標簽檢查力度也有利于提升貼標機的市場普及率。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