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事件時有發生,從“成都學校食堂”事件,再到近日多家餐飲的“衛生門”,食品安全事件時刻牽動著人們的“神經”,不僅讓食品行業陷入嚴峻的態勢,也不斷深深地打擊著消費者對于我國食品安全水平的信心。近日,《2018全國大學生食品安全素養報告》發布,報告顯示,大學生食品安全知識水平得到顯著提升。
有業內專家對《報告》數據進行了詳細的分析,2018年食安知識競賽對大學生食品安全素養提升率為13%左右,與2017年(12%左右)接近,表明該活動對大學生食安素養提升效果顯著。從《報告》具體內容來看,飲料和酒類答題正確率高,而特殊膳食用食品、可可制品、巧克力等正確率也較高。而焙烤食品、茶葉、咖啡、乳品、
包裝材料、蛋品等類題目提升率較為顯著。
但是,同2017年比較,2018年參與者對于食品添加劑的認知有所上升,但題目錯誤率仍然較高。例如“在食品制作過程中使用漂白劑對人體是否有害”一題錯誤率超過20%。而正確答案應該是“在果蔬加工中,漂白劑應用較多,但是在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規定的硫磺、過氧化氫、亞硫酸鈉、低亞硫酸鈉等漂白劑需要按照要求使用才不會對人體造成損害”。
漂白劑除可改善食品色澤外,還具有抑菌等多種作用,在食品加工中應用較為廣泛。不過,由于漂白劑種類多樣,不同的漂白劑應用范圍不同,需要按照規定使用才更安全。
據了解,中國允許使用的漂白劑有硫磺、過氧化氫、亞硫酸鈉、低亞硫酸鈉、二氧化氯等7種,其中硫磺于干果、干菜、蜜餞、粉絲、食糖的熏蒸。對于過氧化氫,僅許可在某些地區用于生牛乳保鮮、袋裝豆腐干。
上文提到乳制品類題目提升率較為顯著。其中,提升效果十分顯著的一題為“高溫短時殺菌牛乳的溫度和時長”。其正確答案應為“高溫短時殺菌牛乳和巴氏高溫殺菌乳是生牛乳經72-75℃保持15-16s或者80-85℃保持”。
我們知道,乳制品生產加工少不了殺菌工序,滅殺牛奶中的細菌、微生物,才能避免產品腐壞、變質,延長保質期,保證乳品食用安全。據筆者了解,目前,市面上推出的乳制品殺菌設備主要有高溫熱力殺菌機、巴氏殺菌機、瞬時滅菌機。
為了更好地保證乳品中營養成分以及風味口感,不少企業采用巴氏殺菌或者瞬時滅菌工藝。巴氏殺菌主要是將牛奶加熱到70℃左右,保持30分鐘。采用這一方法,可滅殺牛奶中各種生長型致病菌,滅菌效率可達97%以上,并保證牛奶風味口感與品質。
而瞬時滅菌是將牛奶通過充滿高壓的高溫桶,物料被迅速加熱到殺菌溫度(大約80℃左右)并在此前后保持約3秒,其中的微生物及酶類很快被殺滅。由于采用超高溫滅菌,滅菌效果好。與此同時,由于受熱時間短,不會對牛奶中的營養成分造成破壞,既達到徹底滅菌的目的,又保障了牛奶的風味口感與品質,讓消費者喝上品質好牛奶。
不難發現,通過《2018全國大學生食品安全素養報告》讓我們了解到,大學生食品安全素養得到一定的提升,這也對推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具有重要的意義。一直食品安全問題工作作為監管部門重中之重,繼續加強對食品安全問題的監督與管理,齊心協力確保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