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機械設備網 行業動態】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召開2019年一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了2018年食品安全抽檢情況。據報道顯示,市監局全年完成抽檢任務24.9萬次,不合格樣品5965批次,樣品平均不合格率為2.4%,與2017年持平。
從具體抽檢情況中可以得知,肉蛋奶、米面油等日常消費大宗食品的抽檢不合格率較低,不合格率基本在3%以內。方便食品、冷凍飲品等不合格率較高,方便食品的不合格率為7.5%,冷凍食品甚至達到了7.2%。
市監局同時也表明雖然部分污染因素得到控制,但微生物污染、農獸藥殘留超標等問題仍然突出。不合格率高的產品中:方便食品大多為微生物污染和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冷凍食品主要是因為生產、冷鏈、貯存、運輸等環境衛生或冷鏈溫度不達標的原因導致微生物污染。
面對市監局頒布的數據,相關食品企業要敲響警鐘,食品生產、貯存、運輸等每一個環節都不能“掉鏈子”。
食品殺菌、添加劑使用應嚴控
企業在生產食品的過程中,消毒殺菌工作要到位。現在市面上的
清洗機很多都包含殺菌功能,一機多用。果蔬類原料可以使用果蔬清洗機,清洗消毒一步完成;食品包裝袋有專用的包裝袋清洗
殺菌機;飲料瓶在進行灌裝前可以用洗瓶機進行清洗消毒等等。食品殺菌也要嚴加把控,高溫殺菌、巴氏殺菌、微波殺菌等都可用于食品殺菌。
食品加工機械的消毒也不可掉以輕心,小型生產要規定相關操作人員定時對機器進行充分、徹底的消毒。大型流水生產線可以使用CIP清洗系統定時對食品加工機械進行消毒。另外,操作人員進生產車間之前也要進行消毒工作。
面對生產過程中食品添加劑的濫用,政府要對相關企業進行嚴厲處罰并公開其信息。于此同時,相關企業自身也需要守好這一條“線”,嚴格按照國家規定使用食品添加劑。
冷鏈恒溫、包裝密封不可少
冷凍食品容易在冷鏈運輸中出問題,這就需要對運輸過程嚴加把控。食品在運輸過程中要做到全程密封,盡量減少外界環境溫度對其的影響。同時,冷鏈運輸時要對冷藏車、冷藏柜等冷藏設備的溫度做好實時監測,避免因冷藏溫度不達標而造成食物微生物污染甚至腐壞。
除此之外,產品包裝也不可懈怠。產品在流動過程中不可避免要經過不同的環境和人手,包裝密封性差就無法有效阻擋外界微生物的入侵。相關企業要盡量選擇質量好的包裝機械和包裝材料,降低次品率,減少來自外界的污染風險。
相關企業對自己的產品也要經常抽檢,避免因為大意讓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場。現在的食品檢測技術非常發達,市面上的食品檢測儀器也非常多。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儀可用于檢測食品中的甲醛、雙氧水、過氧化苯甲酰、農藥殘留等含量;重金屬檢測儀可用于檢測品評中的重金屬含量,減少重金屬污染;X射線異物檢測儀可檢測出食品中是否含有異物,避免此類問題發生等等。
雖然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正在得到控制,但這并不是我們“”的理由。面對無處不在的安全隱患,政府要加強監管,而企業也要做到嚴格把控生產、儲存、運輸的每一個環節。雖然食品安全沒有“零風險”,但我們也要努力向“零”靠近!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