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機械設備網 行業動態】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深化應用被重點強調,我國機器人產業又一次迎來了發展良機,智能機器人有望迎來快速崛起。在此之前,人口紅利的消退、自動化生產需求的釋放,已經推動過工業機器人的發展,加上如今機器人在服務領域的加速落地,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正在火力全開。
然而,三軍已整裝待發,主帥卻一將難求。在我國機器人產業整體發展趨勢向好的情況下,龐大的人才缺口成為了行業發展的致命傷。未來,如何補強人才缺陷,培養一支完整、專業的機器人研發和應用隊伍,形成一條比較完善的機器人產業鏈,將是我國行業發展的重要問題。
國內機器人發展火熱
從數十年的長久積累,到如今的一朝爆發,機器人產業的崛起已經被視為新一代產業變革和科技革命的關鍵驅動力。在經濟逐漸進入戰略轉型期和發展新常態的背景下,機器人技術的突破與應用,被賦予了推動經濟增長、助力科技進步的顯要意義,搶占機器人發展高地,也逐漸成為各國競爭的重點之一。
在這場激戰正酣的爭奪戰和卡位戰當中,我國雖然入局時間較晚,卻也展現出了強勁的潛力與實力。從2013年開始,我國便已成為大的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連續五年保持著20%以上的高速增長。2018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進一步達到87.4億美元,在技術、資本和政策的持續助力之下,國內機器人產業發展態勢一片大好。
同時,在特種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方面,我國研發與應用的速度也在不斷加快。目前,我國服務機器人的需求潛力進一步釋放,特種機器人應用場景在顯著擴張,核心零部件國產化進程持續加速,創新型企業開始大量涌現,部分技術已能夠轉化為規模化產品,在服務和特殊場景獲得重要落地。
人才缺口拖行業后腿
眼下,除了機器人需求市場的蓬勃發展之外,我國政府也在積極引導和推動行業壯大。在《中國制造2025》戰略規劃之中,工業機器人便被列為重點發展的領域之一,同時從2011年開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規劃》、《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等多項政策也相繼出臺,進一步加強了機器人發展風口的延續。
在市場和政策的雙重帶動下,我國機器人產業規模數字逐步增大,增長速度持續攀升,發展態勢一片大好,未來前景令人期待。但人才問題的出現卻打破了當前美好的局面,人才缺口的越拉越大,給行業發展拖了嚴重后腿。
據2017年政府發布的《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顯示,2020年我國機器人產業人才缺口預計達到300萬,2025年將擴大到450萬。同時,據《人民日報》2018年1月份報道,我國機器人相關的人工智能人才缺口也已超過500萬,供求比例僅為1:10。
然而人才缺口的產生,并不是因為我國沒有充足數量的機器人專業人才,而是人才都集中到了理論研發領域,相反我國企業需要的卻是機器人應用型人才和服務型人才。因此,當前我國的人才問題主要涉及兩方面,一方面是需求領域的人才儲備和培養不充分;另一方面則是人才流失現象過于嚴重。
誰能來主導人才培養
綜上所述,面對嚴峻的人才問題,我國要想推動機器人產業成熟發展,就必須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并鼓勵產學研政合作開展機器人學科建設,完善領域學科布局,加強產業人才隊伍構建。那么,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學校和政府部門,誰又能成為人才培養的主導者呢?
從現實角度來看,政府應該是引導的一方,企業和學校是積極實行的一方。在政府政策的規劃指導下,我國高校通過建立機器人相關學院、專業,探索人才教育模式構建,同時,校企間廣泛通過交流合作,打破校園與市場間的需求壁壘,培養人才教育的相關生態。
當前,以英特爾、騰訊、科大訊飛等國內外為主導,已經結合高校建設了不少人工智能學院和機器人培訓班,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專業人才。憑借著在資金、技術和市場需求方面的顯著優勢,企業往往能夠成為更加主動的一方,其無疑是人才建設中的主導者。
人才培養是一個漫長而持久的過程,而身為主導者的企業發展與人才培養又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因此未來,企業只有加強產學研的合作開展,做到產教融合、理論與實際結合,才能逐漸將巨大的人才缺口給填補上,才能有效推動企業自身和行業的向前發展。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