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機械設備網 行業動態】春節假期將近尾聲,這些天你是否也和筆者一樣不斷在各色酒桌上和不同的人相聚又別離。為了讓賓客吃得盡興,不少主人本著“多了不怕,少了尷尬”的原則進行菜品的燒制、點單,在這種熱鬧的氛圍烘托下,部分菜品的浪費成為必然。這些餐廚垃圾的終歸宿在何處?
春節酒桌浪費現象普遍
作為國人團聚的重要日子,春節時候酒桌浪費現象不容忽視。在“年年有余”的口號美化下,鋪張浪費大肆盛行。像黑龍江雞西市春節期間垃圾清運工們都無法休息,需要將從各垃圾站點及各大中小型飯店收集的垃圾卸運到垃圾處理廠集中處理;廈門統計顯示,僅除夕和初一兩天就清理轉運廚余垃圾350噸,餐廚垃圾240噸;福建龍巖9月啟用的餐廚垃圾處理廠已累計收運、處理餐廚垃圾1938.92噸,進入春節后,更是實現每天收運處置餐廚垃圾量超42噸。
除了被收運至垃圾處理中心進行處理,還有一些中小型餐館、居民個體等因為廚余垃圾正確處理意識不夠、地址分散、廚余垃圾數量不夠、運輸費用高等原因難以實現較好的分類處理,使其與普通生活垃圾一同被掩埋地下或被隨意拋棄,造成資源浪費的同時還可能造成食品安全、生態安全等多重隱患。
廚余垃圾變身資源用處多
“地溝油”“潲水豬”等食品安全問題的出現正是因為廚余垃圾未被好好利用。當前人們在處理廚余垃圾時通常嘗試對其進行資源化利用,增加其經濟效益。
“預處理+厭氧發酵”是當前較為主流且成熟的一種處理方式,食物殘渣經過篩選、粉碎、固液分離后,廢棄食用油脂作為生物柴油原料進行深加工,固態物經發酵系統制成沼氣作為燃料,處置后的殘渣經壓濾脫水后可變身有機肥料供農作物使用。在這一操作過程中,使用
篩分機、
油脂精煉設備、沼氣存儲罐、脫水設備等進行自動化作業,在大大加快生產效率的同時也免去了人們不愿接近、處理廚余垃圾的煩惱。
更有福建、浙江等地嘗試將處理過的餐廚垃圾用于喂養蟑螂、黑水虻等昆蟲,減輕餐廚垃圾的處理負擔。養殖長大后的昆蟲又可經過烘干機、飼料攪拌機等作業制成牲畜飼料從而形成良性生態循環,為垃圾處理企業提供增收門路。
當前隨著垃圾分類、垃圾資源化利用等宣傳的逐步擴大,人們對餐廚垃圾的處理日漸重視。像上海地區在今年1月底對《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草案)》進行審議,規范居民廚余垃圾處理。統計數據顯示,當地春節長假期間餐廚垃圾處置總量近7602噸,較去年同期增長一半以上。相信隨著未來更多設備、力量入局廚余垃圾處理,這些垃圾將會發揮出更大的經濟效益,不再是社會發展的絆腳石,而是成為促使社會加速發展的推動力。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