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機械設備網 市場分析】近日,在“2019年中國機器人行業年會”上發布了2018年中國機器人科技技術。其中,包括機器人柔性手爪、液態金屬驅動的功能性輪式移動機器人、大型構件多機器人智能磨拋加工技術等等。而“機器人柔性手爪”已在食品工業得到應用,既提高了柔軟、易碎食品的碼放效率,同時減少人工接觸食品的頻次,保障食品的質量安全。
縱觀中國機器人產業,在經歷了2013年至2017年高速發展的五年,其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平均增速超過10%,平均增長率高達30%,至2018年我國機器人市場規模已超過80億美元。再加上,近年來,我國制造業勞動力成本不斷提升,相比其他發展中國家,我國老齡化速度加快,勞動力日漸短缺,勞動力優勢已經弱化。而工業機器人代替人工存在諸多優勢,國產機器人市場前景廣闊,制造業企業市場需求持續旺盛。
另外,制造業正面臨高質量、率、低消耗為特點的新的市場競爭局面。而作為智能制造代表的機器人產業或將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部分,也是中國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新動能”。在傳統制造業轉型發展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和帶動了工業機器人的旺盛需求。食品加工業自動化需求不斷提升,也為機器人產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誠然,2018年經濟下行,機器人產業增速過猛帶來的弊端初顯,如機器人科技含量不高,關鍵技術及核心部件依賴進口等,成為制約國內機器人市場競爭力關鍵所在。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1-10月,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為11萬臺(套)左右,同比增長8%,而10月當月產量為9000多臺(套),比上年同月下降3%。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中國機器人市場需求開始趨向理性,更加重視工業機器人的創新研發與突破。
眾所周知,機器人產業可分為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產業包括核心零部件、本體制造、系統集成和行業應用四個核心環節。而服務機器人產業整體可分為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軟件與操作系統、下游整機制造與應用服務三大環節。無論是哪一種機器人,關鍵零部件、集成應用技術等的創新突破,在提高機器人市場競爭力扮演者著重要的角色。
據相關人員介紹,首先,在關鍵零部件方面。國產機器人用精密減速器、
伺服系統、控制器、驅動器的性能、精度、可靠性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水平,在六軸及以上工業機器人中實現批量應用,市場占有率超過一半以上。其次,在技術水平方面。工業機器人速度、精度、自重比、載荷等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水平,新一代機器人技術取得突破,智能機器人實現創新應用。
除此之外,在集成應用方面。目前,國內工業機器人產業完成30個以上典型領域機器人綜合應用解決方案,并形成相應的標準和規范,實現機器人在重點行業的規?;瘧?,機器人密度達到150以上。
據了解,上海積極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機器人技術深度融合,并且開發焊接、裝配、噴涂、搬運、檢測等智能工業機器人,實現高柔性、高潔凈度、高危險等特定加工車間的快速響應。預計到2020年,智能機器人產業規模達200億元。
不管是食品設備制造業,還是其它制造行業,隨著對于精細化生產的要求,更多的企業朝向
自動化控制,數字化、智能化方向轉型升級,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增加。與此同時,市場對工業機器人度、穩定性及可靠性的要求也將更高。為此,國內機器人制造企業要不斷創新研發,在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集成技術等取得突破發展,才能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