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傳真 參展新聞 企業案例 會員報道 客戶見證 技術文章 資料下載
如今,“互聯網+”是個熱詞,很多行業都在千方百計地要和互聯網加一下,農業也不例外。而且相比其他一些行業,農業和互聯網“聯姻”的呼聲更強烈、行動更堅決,互聯網的新技術、新理念,正在給農業帶來意想不到的變化。
其實,近年來我國互聯網農業的發展勢頭還是不錯的。以農業電子商務為例,去年我國農產品網絡交易額超過1000億元,占農產品銷售額的3%。據統計,當前我國涉農電子商務平臺數量超過3000個,呈快速增長態勢。
農業電子商務僅是“互聯網+”在農業領域的一大表現,“互聯網+”在農業物聯網、農業信息服務等方面也已取得初步成效。
但當前發展互聯網農業依然面臨觀念轉變、商業模式的構建等難題。農業擁抱互聯網,不僅要利用互聯網來改造農業,同時發展模式也要符合農業本身的特征,在農業與互聯網的碰撞與融合中也要找到互聯網時代的商業邏輯。
發展互聯網農業的難題不止一個,面對眾多難題,需要從根源抓起。當前較為迫切的,也是基礎性的問題就是要明確“互聯網+農業”究竟要加什么。
首先要把互聯網和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緊密加在一起。例如,傳統耕種只是憑經驗施肥灌溉,不僅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對環境保護與水土保持構成一定的危害。利用互聯網技術,可以使種養殖方式變得更加科學、。互聯網技術進入育種、栽培、灌溉、收割等農業生產環節,倒逼農業經營者發展精細農業,促使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發生根本變化。如今,這種變化正悄然發生在我們的身邊。
其次要把農業和電子商務加在一起,zui主要的是要發展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的電子商務。這里需要糾正一個誤區。農業的電子商務不能簡單理解為幫助農民銷售農產品,或者購買生產資料,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以消費為導向的農業產業體系,即要從過去的“農民生產什么賣什么”,轉到“消費者需要什么我們生產什么”的模式上來。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充分利用現有互聯網資源,構建農副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務平臺,建立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銜接機制。要加快推動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無線射頻識別等信息技術在生產加工和流通銷售各環節的推廣應用,強化上下游追溯體系對接和信息互通共享,不斷擴大追溯體系覆蓋面,實現農副產品“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可追溯,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可以預見,物聯網、大數據等先進信息技術進入傳統農業,將給農業轉型帶來契機。當農業“邂逅”互聯網,叫好聲不少。但,當前特別要注意的是,發展互聯網農業需要個過程,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拔苗助長。
作者:肖力|來源:經濟日報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食品機械設備網www.hnbcxny.com)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