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肉類食品行業將會面對更加開放的市場。這對于我國食品屠宰設備化企業來說,既面臨著一個新的發展機遇,也會面臨不同程度的挑戰。我國食品工業必須朝以下幾個方向發展:
(1) 建立產業一體化模式。目前我國肉類屠宰行業的主體經營模式基本上是分散養殖、集中屠宰機械加工,產業化組織程度較低。養殖戶與加工企業基本上是一種買賣關系,居于不同的利益主體,兩者聯系不緊密,沒有真正建立起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產業化鏈條。國內外的實踐證明,只有通過推進一體化,才能理順各方的利益關系,使各環節從關心自身利益的角度去關心整個鏈條,從而保障生產、加工、銷售的協調發展,規范肉類生產加工和市場的秩序。
(2) 大力發展冷卻肉,提高人民生活質量。近幾年來,我國的肉類消費結構已形成了“熱鮮肉廣天下,冷凍肉爭天下、冷卻肉甲天下”的三分格局,冷卻肉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中城市已悄然普及,北京、上海等地的冷卻肉已占到生鮮豬肉消費的10%左右。冷卻肉又稱冷鮮肉、冰鮮肉,是指動物屠宰后經衛生檢驗合格的動物胴體迅速冷卻到冰點以上、4℃以下,并在此溫度下,對動物胴體進行加工、貯運和銷售的肉類。冷卻鮮肉集中了熱鮮肉和冷凍肉的優點,同時又彌補了前兩者的缺陷。
它體現在:一是整個加工過程在低溫下操作,可以抑制有害細菌的繁殖,保持肉質的鮮美、肉類的營養成分不被破壞。二是保質期長,一般熱鮮肉保質期僅1~2天,而冷卻肉的保質期可以達到一周以上。三是冷卻肉食用方便,不用解凍,買即可食。我國現有2000多個肉類加工企業,其中大中型企業200多家。但涉足冷卻肉加工的大型企業集團卻主要只有河南雙匯、山東金鑼、南京雨潤等少數幾家,最高年產冷卻肉也只在3萬噸左右。一般中型企業只有幾千噸的產量。估計全國大中型企業冷卻肉的產量約為50萬噸左右,只是市場空間的一半。
由此可見我國冷卻肉的市場還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冷卻肉的發展基礎良好,代表了肉類加工行業的發展方向。無論是從技術上的優勢,還是國家產業的發展方向,都有利于冷卻肉市場空間的擴大。肉類加工企業應該加快和擴大冷卻肉的生產,在服務于社會、為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多做貢獻的同時,提高自身的經濟效益。
(3) 提高肉類產品質量。我國要加強畜禽優質品種的培育,優化品種結構,并加強畜禽產品的包裝、儲藏、運輸、加工、屠宰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實現畜禽產品“包裝規格化、質量等級化、重量標準化”。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擴大精深加工,增加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針對周邊市場的特殊消費偏好,利用國內物種豐富的優勢,發展集約化生產體系所無法提供的特色產品,擴大畜禽產品出口。(4) 銷售渠道由農貿市場批發向商場超市專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