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品的深加工 黑魚皮革讓浙商年賺百萬
2009-03-04 來源:
近日,在報紙上看到這樣一條新聞,說的是浙江余杭區有一位名叫沈金榮的漁農,他從2001年開始養殖黑魚。雖然養殖技術不錯,但黑魚市場好幾年一直處于低迷狀態,沒賺到什么錢。后來,沈金榮了解到韓國有一家皮制品公司,已經開發出了黑魚皮做的箱包。而且,這家公司還收購黑魚皮,每張黑魚皮在十幾元到幾十元之間不等。
發現魚皮居然賣這么高的價格,存有這么高的經營利潤,沈金榮決定對黑魚皮進行深加工。為了掌握黑魚皮革的制作方法,沈金榮特意從外地請來了一名師傅,一起研究加工魚皮的技術。經過近一年多時間的試驗,沈金榮完全掌握了黑魚皮的加工技術。隨后沈金榮與韓國一家公司取得了聯系,經過商討后,韓國那家公司同意與沈金榮合作。由于沈金榮有著多年的養殖經驗,養殖出來的黑魚皮色鮮亮、花紋清晰。很快,沈金榮加工生產的黑魚皮得到了韓國那家公司的認可。現在,當地每年都能產黑魚10,000多噸,其中有五分之一都被沈金榮收購了。靠著這一張張黑魚皮,沈金榮現在的年純收入已達100多萬元。沈金榮漁業公司的魚皮銷路一直很好,現在,對于去了皮的魚肉,他們也不僅僅是加工成醬魚了,受到牛肉干的啟發,他們已經把魚肉加工成魚果,銷進了超市。
在市場上,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大量的水產品“銷不動”,價格“上不去”,漁農“笑不出”;走進漁場,往往能夠見到那些以噸計算的水產品囤養池中等待客商的不在少數,漁農有貨出不了手,賣貨上不了價,每每收獲季節,常常因為養殖品類的不對路,不適銷,導致養殖戶全年收益低下。
而浙江這位漁農,卻能夠從水產品滯銷不賺錢中,在市場信息里悟出深加工的道道來,在魚皮以及魚肉的分開深加工上做足了文章,讓黑魚的養殖生產從虧本的“黑道”上走了出來,踏上了一條出口創匯,效益翻番的光明之路。
這些年來,我國的水產品養殖生產欣欣向榮,各地的年產量都在一個勁地增長著。水產品的市場供應量節節攀升,供應品種不斷更新,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消費水平在變化著、提升著。如果我們仍然還是停留在“從養魚到賣魚”的簡單傳統生產思維方式,還是沿用那種“提籃小賣”式的產銷模式,水產養殖之路只能越走越窄,產能越養越小,效益越來越低,蓬勃發展的水產養殖事業就會從發展的巔峰上無情地滑下去。
誠然,在林林總總的商品貨架上,水產品的深加工商品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個新興的潮流。但是,從水產品開發成功應市的新商品比例上看,淡水產品遠遠不如海水產品開發得多,說明我們的淡水養殖、淡水漁產品的深加工開發還有更大的空間,還孕育著許許多多的的開發商機,還存有著更加廣闊的市場前景。浙江省這位漁農由單純養殖黑魚,銷售黑魚,到開發深度加工黑魚皮、黑魚食品,發展成為現在名聞遐邇的漁業公司總經理,不僅僅讓自己贏得了極其豐厚的利潤,為鄉親們每年出池的10,000多噸黑魚找到了長期訂購出路,還帶動了當地漁農們的黑魚養殖生產,推動著地方水產業朝著“市場化、商品化、集約化”方向快速發展,就是一個特有說服力的例證。
由“養黑魚賣魚皮”議事,但愿從事農業漁業生產的朋友們從中悟出道理,在市場中辨別方向,精挑細選,物色尋覓更多的新需求,開拓出一片又一片的新天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食品機械設備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食品機械設備網,轉載請必須注明食品機械設備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